金武祥
【注释】 自吉安至赣州计程五百里篷窗无事偶有所得辄韵之成四绝句:自吉安(今江西)到赣州(今江西),行程五百里。篷窗,指船篷上开的小窗。无事:没有事。偶(ǒu)有所得:偶尔有所得。 苍翠:青翠欲滴。斜曛(xīn):夕阳偏西。羊肠,指曲折的山间小道。分:分辨不出。 忽漫:突然。半空:半空中。樵唱:打柴人的歌声。 一肩:肩膀。冲破:打破。岭头云:高山上的云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舟行赣江途中所作
【注释】 1.游东湖百花洲六首:作者在东湖水上游览,并写下了六首诗。 2.莲塘:即荷叶池塘。 3.梅坞:梅花丛生的山坞。 4.勾留:停留。 5.次第:依次。 6.花木四时工位置:指四季中花木的种植都恰到好处。工:精巧。 7.不徒佳日在春秋:不仅好天气在春秋两季。 8.赏析:这是一首赞美东湖百花洲春景的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诗人在诗中用“勾留”和“次第游”、“工位置”、“次第游”等词句
【注释】 平原:指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 日落:黄昏时分,天色渐晚。 投宿:投宿于某个地方住宿。 荒村:偏僻荒凉的小村庄。 闭门:关上门。 四野:四面八方的田野。 哭声:形容悲惨的哭声。 剪纸:用红色纸剪成各种形状来祭祀亡魂。 【赏析】 首联写诗人离开海边的海舟,在漫长的旅途中到达一个荒凉的村庄。“平原日落已黄昏”,说明此时是黄昏时分,太阳即将落到地平线下,而诗人却已经到达了荒凉的村庄
注释: 1. 守风刘河口:在刘河的入海口,因海上有大风,诗人无法前行,只好留宿此地。 2. 距家二百馀里:诗人离家乡已经很远了。 3. 遂舍海舟而行:于是诗人决定不再乘坐海船继续前行。 4. 到处荒凉口占绝句四首:因此诗人写了四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5. 前游曾未半年违:以前去游玩的时间还没有过半年。 6. 忽已萧条封夕晖:然而现在这里已经变得荒凉,夕阳西下时景色显得更加凄凉。 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达的景物特征及所表达的意境;然后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还要把握诗歌的主旨。此题要注意逐句翻译诗中的重要句子,同时要抓住关键词来分析。“偶成”表明是即兴之作,“碧檐红挂夕阳低
【注释】 1. 守风:在江边等候船行。刘河口:地名,在今江苏兴化县南。家:作者的故乡。二百馀里:约二百余里。遂舍海舟而行:于是舍弃海船,步行。处处荒凉:到处荒凉。口占:即“口占一绝”,是诗人随手写下的诗句。 2. 惊心:震惊。怕:害怕。见:看见。劫馀尘:战乱后遗留下来的灰尘,这里指战争的痕迹。最怆神:最令人悲伤。 3. 髑髅(dúlóu):人的头骨,泛指死人或死者。抛道侧:抛在路上的路边
【注释】 刘口:地名,在山东莱州府文登县。二百馀里:二百余里。舍海舟而行:离开海船步行。触目:眼前所见。劳:烦闷。也似:也像。 【赏析】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八《野客丛书提要》曰:“是书乃野客杂录,所载诗赋多不著名氏。惟此首《刘口绝句》,题云‘守风’,盖记其在刘口时事之作。其略曰:田园万顷尽荒芜,瓦砾盈场到处俱。触目更劳回首望,故乡也似此间无!”按,野客即李流芳,明画家、诗人
【注释】 绿波:指湖中碧波荡漾。白蘋洲:白色的蘋草长满的岛屿。渡头:泛指岸边码头附近。绰约:绰约多姿,这里指红荷。残荷犹剩一枝秋:秋天已至,荷花凋谢,只剩下一株残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初秋景色的小诗。诗人从湖水、柳树、红荷、残荷等方面来勾画初秋时节的景象。 首句写景,先写“绿波”,再写“白苹洲”,最后点出“柳”。这三句都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写出了初秋的景色,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图
翻译为:古藤缠绕着十丈高的树荫,我走过无数遍却引兴无穷。走到桥边时我还小立片刻,夕阳下两岸响起了渔夫的打捞声。 注释:本诗表达了诗人在秋日姬山小湖边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写诗人漫步在深林小路上,忽然看到一座茅屋藏在山腰。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诗人在桥边停留的场景,听到渔夫们忙碌的声音。 赏析:金武祥通过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姬山小湖的自然美景。他以"绿波如画白蘋洲
第一首 蒲帆十幅剪江行,万叠秋山次第迎。 最好淡青浓碧处,一峰含雨一峰晴。 注释:我乘着十幅布帆的渔船沿着江水行驶,万叠连绵起伏的秋山依次地迎面而来。最好是那颜色淡淡的青色和浓郁的绿色相间的地方,一个山峰上挂着雨珠,另一个山峰却晴朗明媚。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美丽风景图。诗人乘坐着十幅布帆的渔船,沿着江水前行,沿途经过万叠连绵起伏的秋山。其中,最让人感到惊艳的是那淡青和浓绿相间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