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祥
第一首 蒲帆十幅剪江行,万叠秋山次第迎。 最好淡青浓碧处,一峰含雨一峰晴。 注释:我乘着十幅布帆的渔船沿着江水行驶,万叠连绵起伏的秋山依次地迎面而来。最好是那颜色淡淡的青色和浓郁的绿色相间的地方,一个山峰上挂着雨珠,另一个山峰却晴朗明媚。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美丽风景图。诗人乘坐着十幅布帆的渔船,沿着江水前行,沿途经过万叠连绵起伏的秋山。其中,最让人感到惊艳的是那淡青和浓绿相间的景致
注释: 1 郡城归舟听雨 - 郡,古代行政区划名。归舟,回到故乡的船。 2. 风雨能令咫尺遥 - 风雨,天气状况,这里指自然景观。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3. 篷窗 - 指船上的篷布窗户。高枕,指靠在枕头上。潇潇,形容雨声。 4. 舍北湾环水 - 舍,指住所或家。北,方位词,指南面。湾,弯曲的水道。环,环绕。 5. 绿到村前第几桥 - 绿,形容词,指颜色翠绿、鲜艳。第几桥,指村庄前的桥。
【注释】: 说鬼到夜分:指诗人听到鬼怪的声响,一直听到深夜。 空房客独宿:在空荡荡的房子中,自己一个人睡。 风动帘帷开:风儿吹动了窗子上的帷幕。 摇摇一灯绿:摇曳的烛光是绿色的。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描写了诗人独自夜宿空室,听到鬼怪的声响,看到风摇帘帷,看到摇摇烛光的情景。 首联:“说鬼到夜分,空房客独宿。”意思是说,听到鬼怪的声响,一直听到深夜。这一句写听到鬼怪声的情节
释义: 山重水复,步履缓慢,夕阳苍茫欲暮。 渔者似知秋色好,停舟多傍蓼花枝。 译文: 山上重重水又复复,步履缓慢行不急,夕阳苍茫要天黑了。 渔父似乎知道秋天的美,停下船多靠蓼花的树枝边歇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重水复、日落西山的静谧美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秋色”意为:秋天的颜色。溶溶,形容色彩鲜艳、鲜明。高阁,高楼。凉生,清凉之意;第几重,表示程度的副词,多重。月影半阶,月亮的影子映在台阶上,人未睡。一庭风露,庭院中风吹着露水,发出声音。 【答案】 示例:深秋季色正鲜艳,高阁清凉意更浓。 月光洒下半阶地,人儿未眠静夜钟。 风拂露珠声声鸣,蟋蟀吟唱入夜空
【注释】 七叶: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所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其中“白日”是七个太阳,因此称“七叶”。 绵金:形容貂皮柔软而细腻。 风雅:这里指文风和风度。 百幅:指画中有一百幅梅花。 苍:黑色。 一笔:指毛笔。 挥洒:即挥毫,用笔随意点染。 【赏析】 首联描写试院中的豪华景象,赞美了王之涣的诗才和气度。“七叶绵金貂”、“豪华更风雅”二句写王之涣身穿华贵的貂裘
春日舟行三首 金武祥游览何嫌荡桨迟,沿溪一任野航移。 短篷忽觉微阴覆,知是红桥乍过时。 注释:游览何必嫌弃荡桨迟缓,沿着溪水随意漂流自己的船。突然间感觉到篷下似乎有阴影覆盖过来,原来是红色的桥刚刚过到跟前。 赏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游子的心情。诗人在春天的江边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与宁静。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 古藤:指古老的树藤。 十丈:指树藤的枝叶繁茂。 芒鞋:草鞋。 兴长:兴致盎然。 桥边:在水边的桥上。 还小立:停下脚步。 夕阳:太阳落山的时候。 听鸣榔:听到船夫摇动船桨的声音。 【赏析】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个闲游者在秋季游览姬山小湖时所见的景色和感受。首联描写了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的景象;颔联描述了自己行走至桥旁,停下来休息的情景
辛苦贼中来,书生何勇敢。 君家旧有名,一身都是胆。 注释:在贼人猖獗的时候,你从家乡来到这试院读书,你是多么地勇敢啊!你的祖先曾经以学问闻名,如今你也要以学问为武器,用它去保卫国家。 译文:辛苦贼中来,书生何勇敢。 注释:在贼人猖獗的时候,你从家乡来到这试院读书,你是多么地勇敢啊! 译文:你的祖先曾经以学问闻名,如今你也要以学问为武器,用它去保卫国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贼乱时期写的
注释:春雨刚停,江水一平如镜,两岸绿杨倒映其中,莺鸟的歌声此起彼伏。每当经过风景绝佳之处,总会遇到渔船,他们好奇地询问我的名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游历江南美景的诗。首句写舟行所见,雨过天晴,江面宽阔,两岸绿杨如画,莺歌婉转,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二句写舟行所至,每到一处,便有渔人前来问名,表现出诗人与当地人民的亲近感。第三句写舟行所见,景色优美,使人流连忘返。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