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鉴赏能力、评价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解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表述,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作出判断。此题要求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首先,要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诗文中圈出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谈自己的理解或体会
红梅 江上寻梅驾小舠,红罗一曲喜频操。 本无色相容何艳,便著胭脂品亦高。 梦到西湖惊绛雪,客来东阁认绯袍。 巡檐索笑饶佳趣,倍觉嫣然怀意叨。 【注释】 1. 红梅:以梅花为题材的诗。 2. 江上:指江南水乡的河面上。 3. 舠(chē):古时一种轻便的小船。 4. 红罗:红色的绫罗。 5. 本无色:本来没有颜色,即天生的颜色。 6. 便著胭脂:就涂上了胭脂。 7. 绛雪:形容梅花盛开的样子。 8
诗句释义与译文: 《娄妃墓三首·其三》 逆流漫说葬江波,更比湘灵饮恨多。 野老犹传亡国怨,插秧时节唱秧歌。 注释解析: - 逆流漫说葬江波:逆流而葬,形容葬礼之隆重和悲伤之情无法言表。 - 更比湘灵饮恨多:湘灵,指古代神话中湘江女神,这里指代亡国之痛。 - 野老犹传亡国怨:野老,指乡村老人,他们仍然保留着关于亡国的哀怨记忆。 - 插秧时节唱秧歌:插秧时节,指的是农忙时期,人们忙于田间劳作
诗句如下: 香土曾埋玉骨清,夕阳芳草共愁生。 译文: 曾经埋葬在香土中的,是那玉一般的洁白骨骼,而夕阳下的芳草和落日一同显得如此忧愁。 注释: - 香土:这里指代的是坟墓的土壤,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安息。 - 玉骨清:形容人的骨骼如同玉石般纯净无瑕。 - 夕阳芳草: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 - 惆怅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终结、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吉安试院戏作二首 其二 披图也比小登龙,发轫云程是此中。多少香闺传吉语,弓鞋初试一双红。 译文: 看着手中的图卷,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官员。踏上仕途,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在众多女子中,谁能比得上自己的才华出众呢?我不禁想起那些曾经与自己一起走过的岁月。如今,虽然我已不再是那个年轻人,但心中的那份热情和决心却从未改变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吉安试院的经历
环佩魂归人几时,妆楼何处觅荒基 环佩魂归人几时,妆楼何处觅荒基。故宫禾黍苍茫感,怕读苕生第二碑。 金武祥以《娄妃墓三首(其二)》展示了对历史遗迹的深沉哀思与感慨。诗中“环佩魂归人几时”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追忆;“妆楼何处觅荒基”则揭示了对往昔荣华已逝的无奈和悲凉。诗句“故宫禾黍苍茫感”描绘了昔日皇宫荒凉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巨变,而“怕读苕生第二碑”则流露出作者对过往事迹的敬畏
四合峰峦隐似环,孤城莽莽万里闲。 连朝积雨蛟腾壑,满路腥风虎过山。 聚散频惊岚瘴重,卷舒翻羡岭云闲。 不堪景物炎荒异,何日天涯放棹还。 注释:琴江即事二首其二是描写琴江景色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连绵不断的雨天、汹涌的河流和凶猛的野兽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却又充满危险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赏析:
诗句原文: 缓放征桡喜乍晴,归云断续午风轻。 垂杨一路摇残滴,犹向低篷作雨声。 注释如下: - 缓放征桡:缓缓松开船桨。征桡,指的是船的帆或船桨。这里指船只的帆被缓缓地放松,意味着航行即将开始。 - 喜乍晴:高兴于晴朗的天气。乍晴,是“突然晴朗”的意思,形容天气突变后突然变得明亮和宜人。 - 归云断续:归去的云彩时断时续。断续,表示不连续,断断续续的样子。 - 午风轻:中午时分的微风。午风
《吉安试院戏作二首其一》是清代诗人金武祥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原文: 1. 频年月旦岂容诬:表达了对于官场中频繁评价人物,是否公正无私的一种忧虑与质疑。 2. 剖别妍媸列郡殊:意指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于美丑的看法和标准可能大相径庭,暗示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3. 忽忆画眉深浅样:回忆起自己曾经画的眉毛的样子,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刻意为之。 4. 自家知否入时无
【释义】:千岩万壑中百重泉涌,坐在匡山手执一卷书。遥指孤亭在山翠里,怀抱琴音在此中入睡。 【注释】: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境内。坐对匡庐手一编:形容读书时环境清幽、宁静。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作者隐居江西匡山期间。诗人面对匡庐千岩万壑中的百道清泉,坐在山中静心读书,手执一卷《庄子》,意兴盎然。他远望那孤亭耸立在青山翠谷之中,似乎在说:“我正抱着琴儿在这里打盹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