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谋
【注释】 长沙:指湖南长沙。贡院: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即考场。堂联:挂在厅堂两侧的对联。“文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象征文运。耀:光彩四射。凌云:直上云霄,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骥足:骏马的蹄子,喻英雄人物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长沙一位举人给其堂房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他对家乡、故土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 第一句“矮屋静无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点明该诗的主旨即可。“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多用于门楣、柱子上的横批或对联。楹联是汉语文学的宝贵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楹联一般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句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中间部分的称谓有“天为首”、“地为足”“人称三才”;楹联分上下两行写
题黄鹤楼 楼外白云停,殊觉天际真人,至今未远;江边黄鹤返,纵有卷中佳句,到此皆空。 注释: 1. 楼外白云停:楼外的白云静止不动,形容高高的黄鹤楼在白云之中显得格外突出。 2. 殊觉天际真人:这里的意思是感觉像是仙人在天边。 3. 至今未远:表示时间长久,没有消失。 4. 江边黄鹤返:黄鹤从江边的树上飞回来。 5. 纵有卷中佳句,到此皆空:即使诗中有美好的句子,但到了这个地方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释义】 佩鄂国至言:佩带着爱国的言辞。 不爱钱、不惜死:指不贪财,不惜生命。 与文山比烈:和文天祥一样忠烈。 曰取义,曰成仁:说是为了正义而牺牲,为了成全大业而死。 【赏析】 “史可法祠联”是一副对联,上联“佩鄂国至言”,“鄂国”是指清朝。下联“与文山比烈”,文山是文天祥的号。意思是说,他像文天祥一样,为国捐躯,以身殉道。“曰取义,曰成仁”,是说,他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正义,为了成全大业而死。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考查点是理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意思的同时,能体会出诗人的情感。本题中“赏析”是关键词,答题时要围绕这个中心来组织答案,注意要点齐全,言之有理即可。 本诗前四句写登高远望,后四句写近景观赏。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写近景所见。 首联“隔山相望觉山高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他日勋名。
隔山相望觉山高,才上山头山又小。 尽日登高与未足,举头还羡他山好。 朝来云气接苍茫,须臾日出何分晓。 碧鸡凭眺山海空,恍若置身青云表。 汪洋万顷俯滇池,一片澄波状缥缈。 鸢飞鱼跃尽天机,旷观弥复抒怀抱。 仰止于今属景行,追随咫尺钦师保
清广西临桂人,字汝咨,号榕门。 雍正元年进士,授检讨。 雍正、乾隆间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 所至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 为湖南巡抚时禁洞庭滨湖居民壅水为田,后为湖广总督,又再申此禁,尤见卓识。 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卒谥文恭。 有《五种遗规》、《培远堂稿》。 生卒年
清广西临桂人,字汝咨,号榕门。 雍正元年进士,授检讨。 雍正、乾隆间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 所至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 为湖南巡抚时禁洞庭滨湖居民壅水为田,后为湖广总督,又再申此禁,尤见卓识。 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卒谥文恭。 有《五种遗规》、《培远堂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