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相望觉山高,才上山头山又小。
尽日登高与未足,举头还羡他山好。
朝来云气接苍茫,须臾日出何分晓。
碧鸡凭眺山海空,恍若置身青云表。
汪洋万顷俯滇池,一片澄波状缥缈。
鸢飞鱼跃尽天机,旷观弥复抒怀抱。
仰止于今属景行,追随咫尺钦师保。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考查点是理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意思的同时,能体会出诗人的情感。本题中“赏析”是关键词,答题时要围绕这个中心来组织答案,注意要点齐全,言之有理即可。
本诗前四句写登高远望,后四句写近景观赏。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写近景所见。
首联“隔山相望觉山高,才上山头山又小”,诗人登上碧鸡山,从远处看,只见山峰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山高难越的感觉。但登上山顶后,却发现山上的风景比山下更美。这一联通过写诗人登山时的感受,写出了诗人对碧鸡山的喜爱。
颔联“尽日登高与未足,举头还羡他山好”,诗人站在高处,放眼远眺,只见一片云海茫茫,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霞光万丈,将整个滇池都染成了金色。这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然而,诗人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抬头望去,不禁想起其他山峰上的美景,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去那山游览。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碧鸡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颈联“朝来云气接苍茫,须臾日出何分晓”,“朝来云气”,指早上的云气。“何分晓”的意思是太阳出来了,天色也就明亮起来,不需要再分辨什么时候天亮了。这一联描绘了早晨的景色:天空中弥漫着层层云气,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天色已经渐渐明亮起来。这一联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尾联“碧鸡凭眺山海空,恍若置身青云表”,诗人站在碧鸡山之巅,俯瞰滇池的美景,仿佛置身于青云之上。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碧鸡山的热爱和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登高望远、近观景物的情景描绘,展示了碧鸡山的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碧鸡山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
【答案】
①隔山相望觉山高,才上山头山又小。(首联)
②朝来云气接苍茫,须臾日出何分晓。(颈联)
③碧鸡凭眺山海空,恍若置身青云表。(尾联)
译文:
登上碧鸡山眺望远方,只见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而当我登上山顶一看,却发现其他的山峰上风景更美。
我站在高处远眺四周,只见一片云海茫茫,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天色已经渐渐明亮起来。
我站在碧鸡山之巅,俯瞰滇池的美景,仿佛置身于青云之上。
赏析:
是尹珍为尹宪所撰的《登翠屏寺》,其意在于歌咏滇中名胜,并借此表达他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全诗紧扣题目“登碧鸡山呈尹制府”进行描写,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写近景所见。首联写远望山峦叠嶂,云雾缭绕;颔联写近处云海茫茫,阳光灿烂;颈联写日出时分,天地一色;尾联写登顶后俯瞰滇池,如在云端。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富有画面感,读来朗朗上口,意境开阔,气势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