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昌
注释:士人应该培养宏大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诗歌要表达真挚的情感。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用“士生”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他认为,一个有作为的士人,不仅要有宏伟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还要有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在诗中,他呼吁大家以诗歌为媒,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整首诗充满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千首新诗:指作者创作的很多诗歌。一竿竹:用竹简书写的诗句。 墙西明月水东亭:墙西边是明亮的月光,水东边的亭子。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集自唐代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的佳句而成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首联“千首新诗一竿竹”意为作者创作了众多新诗,如同用竹简书写一般;第二联“墙西明月水东亭”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墙西边是明亮的月光,水东边的亭子显得格外宁静。整首诗通过巧妙的组合
【注释】 集句联:把四组诗句集中在一起,每组四句。 鸟鸣时一再:指在春天的早晨,听到鸟儿的鸣叫声。一再,屡次的意思。 家住水东西:家住在山之南或山之北。 【赏析】 此诗首句为“春眠不觉晓”,第二句为“处处闻啼鸟”。第三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四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诗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喜爱结合在一起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注释:服,遵循;理辨,分辨是非;昭昧,明白,指道理;秉心,持守本心;识,认识;本源,事物的本源或根本。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于道理和本源的理解和认知,表达了他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中的"服理辨昭昧","秉心识本源"等词语,都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价值观
【赏析】 “干”是动词,意为“使……变干”。 “霜雪干”,即“使冰雪融化”。 “得之烟山春”,指从烟霞笼罩的山林中获得了春天的气息。 是将两句或多句诗集中起来,形成新的诗句的一种形式。此联取自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将原句拆分成“大哉霜雪干”,“得之烟山春”两句,并加以组合,形成了新的意境:“登临高处,俯瞰群峰,只见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置身烟雾缭绕的山林之中
释义:新诗就像被洗出的水一样,好鸟不随意展翅飞翔。 注释:新诗(新诗)指诗歌;洗出(洗出)比喻新诗如清流一般清新自然;好鸟(好鸟)指好的鸟儿;妄飞(妄飞)指随意飞翔。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集句联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新诗应该像清流一样清新自然,好鸟不应该随意展翅飞翔,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机和环境
注释:官职和名誉都已经到手了,风崖水穴的名气早已闻名。 赏析:诗人以“手”字作结,既表明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官”、“名”与“风崖水穴”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名”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风崖水穴”的向往之情
【注释】: 集句联:把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的对联。 荷锄觇泉脉;移石动云根。 荷锄:拿着锄头。觇(chān):窥视。 【译文】: 我提着锄头来察看泉水的源头, 移动一块石头就惊动了云端的根基。 【赏析】: “荷锄觇泉脉”是整副对联的第一句,描绘的是诗人在劳作之余,来到溪边察看泉水的源头。“荷锄”指的是拿着锄头,“觇”意为窥视,“泉脉”指的是泉水的流动路径,也就是水的源头。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苇管书柿叶”,用芦苇的茎做笔蘸着柿子叶子汁液写成诗句;“瓦瓶担石泉”,用瓦瓶子装着石泉水。这两句写出的是作者在秋日游山时所见到的景象。“集句联”是集前人所写诗句成对,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楹联。“苇管书柿叶,瓦瓶担石泉。”意思是:用芦苇茎蘸取柿子叶汁作墨书写下诗句
【注释】 余心:指自己的心灵。集句联:用一句或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缋(huì):绘画。对书:指书信。簪缨(zān yīng):古代官吏的冠饰,代指官位。赏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志在高远的思想感情。首句“余心无采缋”,表明诗人内心纯洁无暇,不受世俗污染;次句“对书不簪缨”,说明他虽身处官场,却并不看重官职地位,只是把心思放在读书上。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这样的志向:既然没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