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佳
怒马冲锋杀贼回,裹疮沥血尚登台。 将军瞋目呼狂寇,烈士捐躯化劫灰。 气作长虹应贯日,死含馀怒定闻雷。 贺兰不救身先遁,万斩犹难恕罪魁。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怒马冲锋杀贼回:“怒马”形容战马异常愤怒,“冲锋”表明战士勇敢地向前冲去,“杀贼回”则说明战斗取得了胜利并成功击退了敌人。整体描绘了一个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 2. 裹疮沥血尚登台:描述了受伤后的战士依然坚持战斗
再赠叔庵 我与你告别,匆忙之间岁月又匆匆流逝。今天相逢你询问我的前途和未来。 十科考试都未能通过,如同贾谊的策论一样,我一样感到惭愧。 夜晚的雨打湿了青毡,寒士的眼泪在秋风中流淌。秋天的黄菊象征着故人的情感。 需要你来说说看,我的悲欢仍然难以说清楚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元丰四年(1081年)春天所作。当时,王安石任江宁知府,他以“五律”写就《五十书怀》。此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诗句解释: - 煦人原是要东风:春风暖和,万物复苏,人们渴望温暖和生机。 - 争奈韶光一霎中:然而,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 - 振策茫茫怀后路:收拾心情,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或机会。 - 登场衮衮看诸公:走上舞台展现才华,与众人共襄盛举。 -
这首诗是杜甫的《甲午岁暮感事诗·其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频年变乱肇萌芽,箕子馀风未足夸。 - 「频年变乱肇萌芽」:频繁的动乱导致问题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剧。 - 「箕子馀风未足夸」:指周武王灭商后,将箕子的后代封在朝鲜半岛,但箕子后代仍保持自己的风俗和语言。 2. 难以小邦支大敌,况兼封豕助长蛇。 - 「难以小邦支大敌」: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也难以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国家
劳薪何日息奔波,羡煞考槃乐寤歌。 劳瘁的辛劳何时才能停歇?我羡慕《周南·关雎》中所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廿载因循成事少,一官辛苦替人多。 已经二十年没有做大事了,而当官的人却要辛苦地替老百姓承担许多忧愁。 癖耽风月须钱买,累重妻孥尽力驮。 酷爱山水风光必须花钱去买书,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挣钱。 三径已荒松菊老,不求五斗奈归何。 我的庭院已经荒芜,菊花松树都凋零了
注释: 风急惊闻鹤唳声,羽书夜报失三城。 ——风很急,突然听到鹤的叫声;羽书是古代传递军情的紧急公文,夜里报告丢失了三个城池。 忧时洒尽袁安泪,报怨喧传聂政名。 ——忧虑时局,像东汉袁安那样流泪;报复怨恨,像聂政那样扬言杀人。 诸道飞章争去就,百蛮裹甲看输赢。 ——各地官员争相请求前往边疆效力;百族蛮人裹上铠甲观看谁能取胜。 笑他先去为民望,衮衮诸公记不清。 ——嘲笑那些最先为百姓着想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那么考生在解答时要逐一解释诗句的意思。 从第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之事与自己有关,“感事”二字表明了这一点,所以“感事”应该为“我被贬”之意。《旧唐书·刘晏传》云:“(晏)尝于朝堂侍宴,因奏事失次,坐罚金。”可知“感事”是诗人因被贬而感慨时事。第二句中的“老魅”指佞臣,这里指权臣
全军败衄少全营,犹假风雷纸上鸣。 海外旌旗虚报捷,山头草木尽疑兵。 西河坐听秦人取,东道从无郑伯迎。 一溃奔驰四百里,怕他青史要传名。 注释与解析: 1. 全军败衄少全营:指全军在战斗中遭受挫败,损失严重,但仍然保留着一部分兵力。 2. 犹假风雷纸上鸣:形容尽管战事不利,但仍有虚假的声势和气势,如同风雷一般在空中响起。 3. 海外旌旗虚报捷:海外的军队虽然旗帜飘扬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咏史来抒发诗人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感慨。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发祥云彩记芒砀,丰沛由来是故乡。 裕国黄金挥已尽,连城白璧碎无光。 头衔早驾陪都上,鼾息岂容卧榻旁。 使气更怜程不识,算来不值一钱偿。 接下来我们逐行分析: 1. 发祥云彩记芒砀:这里的“发祥”指的是古代帝王的诞生之地,而“云彩”则是指天空中的云,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事件的背景或起源。芒砀可能是地名
愤激沉渊事可哀,招魂湘水几时回。 林逋未遂观梅去,邓艾枉教伐蜀来。 腹葬江鱼多白骨,身随戎马付红埃。 洪涛十丈鲸鲵尽,惨雾漫空郁不开。 注释: 1. 愤激沉渊事可哀:形容深藏的悲痛和愤怒像沉入深渊的事物那样令人感到悲哀。 2. 招魂湘水几时回:意思是召唤灵魂回到湘江之水旁的愿望何时能够实现。 3. 林逋未遂观梅去:林逋没有实现他去看梅花的愿望就去世了。 4. 邓艾枉教伐蜀来:比喻徒劳无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