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激沉渊事可哀,招魂湘水几时回。
林逋未遂观梅去,邓艾枉教伐蜀来。
腹葬江鱼多白骨,身随戎马付红埃。
洪涛十丈鲸鲵尽,惨雾漫空郁不开。

愤激沉渊事可哀,招魂湘水几时回。

林逋未遂观梅去,邓艾枉教伐蜀来。

腹葬江鱼多白骨,身随戎马付红埃。

洪涛十丈鲸鲵尽,惨雾漫空郁不开。

注释:

  1. 愤激沉渊事可哀:形容深藏的悲痛和愤怒像沉入深渊的事物那样令人感到悲哀。
  2. 招魂湘水几时回:意思是召唤灵魂回到湘江之水旁的愿望何时能够实现。
  3. 林逋未遂观梅去:林逋没有实现他去看梅花的愿望就去世了。
  4. 邓艾枉教伐蜀来:比喻徒劳无功的行为。
  5. 腹葬江鱼多白骨:形容因战乱而牺牲的士兵尸体被遗弃在江中,成为水中的鱼腹之食。
  6. 身随戎马付红埃:形容战场上的战士随着战马一起消失在战争的烟尘中。
  7. 洪涛十丈鲸鲵尽:形容巨大的波浪冲刷着海中的鲸鱼,使得它们全部死亡。
  8. 惨雾漫空郁不开:形容浓密的云雾弥漫在空中,使天空看起来压抑、阴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甲午岁暮感事时的诗作,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士兵的牺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悲悯。诗句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反映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全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残酷和士兵们的牺牲,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思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希望通过战争的结束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诗歌中的意象也十分丰富,如“洪涛”、“红埃”、“腹葬江鱼”等,都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奈。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