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逢大敌故迁延,棋局输人下手先。
四路鼓声惊动地,一封奏草尚瞒天。
贺兰拥甲身先遁,仓葛呼庚釜尽悬。
太息蛟螭光怪起,燃犀谁与照江边。

译文:

甲午岁末感怀诗,其九:军队中遭遇大敌故拖延,棋局里输于对方先手时。
四面鼓声惊动了大地,一封奏疏尚能瞒天。
贺兰拥兵先逃命,仓葛呼喊庚釜尽悬。
叹息蛟螭光怪起,谁能燃犀照江边?

注释:

  • 甲午岁暮感事诗:这是一首表达对某事件或情况的感慨的诗歌,具体的时间是甲午年(古代纪年法,1934)。
  • 其九:“其”通常指代这首诗的第九首。
  • 军逢大敌故迁延:军队遇到巨大的敌人而故意拖延时间。
  • 棋局输人下手先:在棋局中,自己的下落后,对手就占据了主动。
  • 四路鼓声惊动地:四周都响起了战鼓的声音,震动了整个地面。
  • 一封奏草尚瞒天:一份奏疏的内容还不足以让上天知晓。
  • 贺兰拥甲身先遁:贺兰族拥立铠甲,率先逃离。
  • 仓葛呼庚釜尽悬:仓葛和庚氏被呼救,锅里的肉都悬挂起来等待烹煮。
  • 太息蛟螭光怪起:感叹龙蛇之类奇异之物开始出现。
  • 燃犀谁与照江边:谁会点燃犀牛角来照亮江边?这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一种无法解决的困惑或困境。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国家在面对强敌时的无力和混乱。诗中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不同状态,反映出国家在军事上的失败和心理上的恐慌。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如战鼓的声音、食物的悬挂等,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和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结尾处的提问,则增加了诗歌的哲理意味,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描述,更是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