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任
【注释】 刘邻:刘伯温,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罗山堂:位于福建福州市的一座著名书院。榕城:即福州,福建省省会。 提封:指疆域。汉代诸侯王封国,有疆界。百越岩疆:指福建一带。百雉楼:指建于福州的五凤楼,为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旗鼓对开:指两军对峙。天半壁:指福州的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女牛分拱:指海上的女牛礁,位于福州附近海域,形状像一头母牛。海东瓯:指古代的东瓯国。三岛
梅花亦作黍离看,野水荒坟绕一湾。 肠断黄金台下客,更传天语到孤山。 注释解释: - 梅花:在这里比喻为“黍离”,象征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野水荒坟:描绘出荒凉的自然景象,暗示着一种孤独和哀愁的氛围。 - 黄金台: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方,象征着荣耀和权力。 - 天语:指天庭的旨意或启示,暗示着某种神秘和不可知的力量。 - 孤山:西湖中的一个小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标题、作者、诗词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裙”,意思是:画罗纨扇就像天上的乌云一样多,细草新土里聚集着蝴蝶的翅膀;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意思是:我的怨恨是与这些孩子无关的,他们却争先恐后地来到岳飞的墓地,踏青春游。 【答案】
注释:西湖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铺展开来。 珍重游人入画图:形容西湖的美丽景色如同画卷一般。 亭台绣错与茵铺:指的是亭台上的花纹和地面上的地毯,都是精美的绣品。 宋家万里中原土:指的是南宋时期的土地,曾经是北宋的故土。 博得钱塘十顷湖:意为南宋时期在杭州城东南的西湖边,修建了十顷(一顷等于六十亩,十顷等于六十亩乘以六)的湖泊,供人游玩
【诗句释义】 微风晴日散花砖,社鼓傩歌动野烟。 春到柳边才七日,人怀河上已经年。 伾山芳草堪怜后,瓠水桃花未发前。 好著一鞭来草舍,莫教愁对絮漫天。 【译文】 春风拂面微风轻拂着,阳光下的花砖显得分外耀眼。社鼓和傩歌声中传来,远处的野烟随风飘散。春天到了柳树周围才过了七天,人却在河上游过了整整一年。伾山的芳草让人感到惋惜,瓠水的桃花尚未盛开。快来我这简陋的小屋里住下,别让愁绪随着飞絮满天飘扬。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四句描绘榕城旧景,后四句抒发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答案】 (1)刘邻:即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初为泉州教授,因受郑氏忌恨而被免职回乡。 (2)罗山堂:指福州罗山书院。招集:召集,聚集,这里作“聚集”讲。榕城:福州的别称。 (3)霸图:雄心壮志。荒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万安桥的壮丽景象和其背后的政治意义。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字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赏析: 1. 拍岸洪涛跨半空,空中七十四垂虹。 - 拍岸洪涛:形容水势汹涌,拍打着岸边。 - 跨半空:形容桥梁横跨在河流之上,高耸入云。 - 空中七十四垂虹:形容桥的形状如同彩虹般横跨在天空中。 2. 人骑鳌背千层浪,衣卷潮头万里风。 - 人骑鳌背
【注】 1. 九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乌石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 2. 蜡屐:用蜡涂成的木屐。篮舆:以竹为架的轿子。 3. 黄叶:落叶。过客书:指古人留下的诗作。 4. 两夐绝:一指登高怀古,另一指闭门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写自己登乌石山的所见所感。首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青山环绕,山势曲折,尽管自己筋力衰微,但兴致依然很高、很足,可以尽情游览。中间两联写登高怀古之情
【注释】 “几阵疏疏雨”:几场细雨。疏疏:稀疏、稀落的样子。 “残荷尚发香”:荷花凋谢了,但散发香气。残荷:指已凋谢的荷花。 “秋衫天与健”:秋天的衣衫显得更加健康。秋衫:指穿着秋天的衣服。天与:自然的赋予。 “午榻竹先凉”:中午的躺椅竹子先感到凉爽。午榻:中午休息的地方。凉:感到凉爽舒适。 “露洗明河白,云衔落日黄”:清露洗涤着明亮的河水,使之变白;云彩萦绕着落日,使它显得黄色。
诗句解释 1 一夕得秋气,商声飒几回:一夜之间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商声(古代音乐术语,类似现在的音乐节拍或旋律)在耳边回响了几回。 2. 西风不可触:西风无法触及,形容西风来得猛烈、迅速。 3. 千籁万山来:各种声音汇聚,如同万山从四面八方传来。 4. 百感起遥集:各种情感在心中遥远地聚集。 5. 流年惊暗催:时间像流水一样快速流逝,让人感到惊讶和恐惧。 6. 井梧何太急,飞叶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