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注释: 1. 铁板嶂:山名,在安徽省黟县南。 2. 丹山碧水:形容山清水秀。 3. 独黑何傲岸:只有这座山峰独自高傲地耸立着。 4. 石丈:石头上的长满苔藓的石阶。 5. 参禅:指打坐修行。 6. 居然:竟然,果然。 译文: 在丹山碧水中,只有一座山峰独自高傲地耸立着,仿佛是石阶上的和尚打坐修行,果然是一个铁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何年片墨悬,磨人自今古。 文字障未空,山水亦良苦。 注释: 翰墨岩:用“翰墨”指代文人学士,用“岩”指代岩石,暗喻岩石上的字画(即诗文),形容文人的才情和才华如同岩石一样坚不可摧。 何年片墨悬,磨人自今古。 注释: 何年片墨悬:何时才能将一片墨书写在岩石上,成为永恒的存在? 磨人:比喻时间流逝,岁月蹉跎。 自今古:从古至今。 文字障未空,山水亦良苦。 注释: 文字障:指文人的才华和才情
诗名:《苏堤·日夕堤上行》 诗句原文: 日夕堤上行,古木馀衰柳。 可怜元祐间,杭州苏太守。 译文: 太阳西沉时,我在苏堤上行走,只见古树旁的杨柳已经凋零。 在元祐年间,杭州的苏太守曾在这里修建了苏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堤的美丽景色。首句“日夕堤上行”便设定了时间与地点,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作者通过对古木和衰柳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古朴的氛围
【注释】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用武:作战。者:之,代词。危冠:高而尖的帽子。露顶:不戴帽子。下:同“xià”,指山脚。 【赏析】 诗人以“青山”为背景,以“兜鍪峰”作题,意在表达自己不愿为名利而奔走、追求功名利禄的情怀,表达了诗人鄙弃功名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高士隐逸图,而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淡泊功名
【注释】 题诗岩:诗人在岩石上题下诗句,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苔藓把诗句遮盖。苍苔没:苔藓遮盖了。太古:远古时代。 【赏析】 这是一首咏石刻题诗的诗作。前两句说诗人的题诗被苍苔掩盖了;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时,月光映照岩洞前,仍隐约可见太古时代的月亮。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逐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石屋洞:闲坐屋子下,片石亦所欲;何意于眼前,突兀见此屋。 “石屋”是全诗的描写对象,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意象。首句“闲坐屋子下”,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人物的活动,渲染出一种恬静的氛围。二句写石屋之小。“片石亦所欲”是说,只要一块石头,也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三句是说
【注】 向君:对友人的敬意。揖笑:敬礼而笑。我闻:我听说。浩劫长,万年年最少:浩劫长,浩劫指战乱,万年少,万年少指时间短暂。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永州时所作。诗人借对万年宫之题咏,表达了自己遭际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 首句“武夷宫”,即今之武夷山市博物馆,在武夷山南麓,建于宋代,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诗人夜宿于此,见其景色秀丽,故有“夜宿武夷宫”之题。 次句“向君揖而笑”,言其因览景生情
```plaintext借问汉祀亭,何如集灵台。 茂陵秋草绿,汉武非仙才。 ``` 译文: 请问汉祀亭和集灵台相比如何? 茂陵的秋草依然翠绿,但汉武帝并非真正的仙人。 赏析: 《汉祀亭》是清代诗人黄毓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比汉祀亭与集灵台两个不同的地点,表达了作者对汉武帝的某种看法。诗中“茂陵秋草绿”一句,描绘了茂陵(即汉武帝的陵墓)秋日里苍翠欲滴的景象
【注释】 张仙岩:指张姓的仙人。太清:道家语,指仙境。 【译文】 母亲思念儿子的心,母子之间应相互守护,纵然母亲在仙境中游历,但能不回头望望自己的儿子吗? 【赏析】 此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爱意和孝心。诗的前两句“知母忆子心,母子当相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认为母子应当相互守护,不能分离。后两句“纵使游太清,能无一回首。”则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之情,认为即使母亲在仙境中游历
注释:狮子峰:指悬崖绝壁之间的一座山峰。 汝若解翻身:意思是如果你能翻转身体,就能登上这座山峰。 是名真狮子:意思是只有真正勇猛的人才能攀登这座山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狮子峰的险峻和难以攀登的特点,表达了对勇者赞美之情。诗中的“汝若解翻身”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勇者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但能够如此巧妙地运用,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