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薪 枕上遥闻转辘轳,朝厨汲井已全枯。 朝厨汲井全枯了,炊烟不起夜难安。 邻翁手段茱萸辣,乞水公然一滴无。 邻里相求一碗水,热情却换来冷回应。 注释: 1.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我收集了生活中的琐事,写成了二十四首诗,读完后感到悲伤,勉强写了一半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薪。 诗句: - 采药何尝走百城,一茎拈起可怜生。 - 有无甲乙更相代,杀活同时却两行。 - 今年锥与地俱空,兀坐风吹雨打中。 - 采药何尝走百城,一茎拈起可怜生。 - 深居暗室免飞虫,时步空庭白月中。 译文: - 采药时从不匆忙行走百城,每次只轻轻抓起一点就离开。 -
【解析】 本诗为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诗人杂取米盐琐事,编成二十四首诗,读之而悲;后两句写诗人以佛手比喻自己的作品,用兜罗喻指自己的作品。 “臣虞”“杂取”点明题旨,表明这是一篇杂诗。 “成二十四诗”一句交代了创作内容与数量。 “余读”二句是第一层,表达了对所做诗歌的不满,“勉答其半”三字表现了作者自谦的态度。 “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一句是第二层,说明这些诗作在音韵、用词上都很混乱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薪 运水搬柴太瘦生,幞头著价更纵横。 庞公应被天然笑,佛殿何须草数茎。注释:1. 臣虞:作者自谦之词,意为“我”,虞字是谦称。2. 米盐琐事:指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3. 二十四诗:指《杂咏四首》4. 薪:指柴薪5. 庞公:指晋代著名高士庞德公(字道渊)6. 天然笑:指对人的嘲笑7. 佛殿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二·粟》的原文是: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诗的翻译: 深居暗室免飞虫,时步空庭白月中。 但恨相逢高索价,无人捉破卖油翁。 译文是: 在家中深处避免了飞虫的侵扰,时常漫步在空旷庭院中享受月光的照耀。 只是遗憾与那些贪婪的人相遇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 今年锥与地俱空,兀坐风吹雨打中。 忽报朝来薪亦尽,灶前失却丙丁童。 注释: 1. 锥(zhuī):古代计量单位,一“锥”约等于三十粒米。 2. 地:土地。 3. 兀坐:孤独地坐着。 4. 风吹雨打中:比喻生活艰难,遭受风雨的打击。 5. 丙丁童:这里指柴火、木材等生活用品。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 译文:我随意拈取琐碎的米盐之事,创作了二十四首诗。我读后深感悲伤,勉强完成了其中的一首半诗,但诗的韵律和用词并不协调,也没有遵循传统诗歌的规则。这就像杜陵野老与元使君在春天行走于春陵一样,他们并没有试图模仿或附和对方,只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赏析:这首诗通过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琐事的观察,表达了他对平凡生活的感慨
【注释】 1. 虎鼻石:指形状酷似老虎鼻子的石头。 2. 踞当途:指像一只老虎那样蹲坐在路中间。 3. 鼻孔谁能共:意思是说,这样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谁也不能和它相比。 4. 苏子瞻: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5. 缩为怪石供:指如果遇到苏东坡来欣赏,就把它当作一件奇物展示给他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虎鼻石的吟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以及对古人才华的敬仰之情。
【注释】仙床石:指仙人的床。只恐登斯床:担心登上这石床就会梦见神仙的事情。游仙事:指梦中游历仙境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梦境,一个仙人的梦。诗人用“困来枕石头”一句,写出了梦中的主人公在梦中的所感,又以“长伸两脚睡”一句写出了梦境中的所见,最后又用“只恐登斯床”一句写出了梦境的结果。诗的前半部分是梦境,后半部分是结果,中间用“又梦游仙事”连接,既承接前半部分,又引出后半部分
【注释】 赤壁峰:指黄州赤壁山,又名赤鼻矶,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南部长江中。因《赤壁赋》而闻名。 鹤影如人长,黄州秋月白。 鹤影:指鹤的倒影,水中映像。如人长:比喻鹤的身影长似人。黄州:黄州的别称,今湖北省黄冈市。秋月白:秋季明亮的月亮。 谁知此山中,亦自有赤壁。 谁知:意想不到,出乎意料。此山中:这里特指黄州赤壁山。赤壁:指《赤壁之战》。亦:也。 【译文】 鹤的倒影在水中如同长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