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解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全诗通过“菊”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格操守、志趣与高洁的情操。首句“闲庭瘦影无婆娑”,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菊花的清高脱俗,不媚不俗。第二句写菊花的品格,磊落如人野意多,突出菊花傲骨铮铮,不屈从于世俗。第三句“举世自张鹑鴳网”,是说世间的人纷纷张开罗网捕捉飞鸟,比喻人们争相追逐名利权势,而诗人却超然物外。末句“云中白鹤岂能罗”,是说那些像白鹤一样超然物外的人怎么能被罗网所捕呢
. 远性偏于静者宜:这句话表达了菊花适合在安静的环境中生长。 2. 天然秀整是风期:这句表明菊花的自然美和整齐的形态,如同它的生长周期,即风的季节。 3. 结庐人境堪怡悦:在这里,诗人把菊花比喻为“庐”,暗示了菊花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舒适感。 4. 不分高山有紫芝:这句诗表明,无论是在高山还是低地,都能找到生长良好的菊花。 译文 在静寂之地,菊花更适合生长,其自然之美如清风徐来。在人间的居所
注释:菊花,在世俗中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白露时节,水面上显得凄清冷寂。我乞求锦袍,却只能空自错落,没有人理解我的老态龙钟、佯狂的本性。 赏析:诗题“菊花”即咏菊诗,是写诗人对菊花的独特感情和审美情趣。首句点明菊花不同于一般花卉,不随俗俯仰。次句写秋风萧瑟,寒霜降于水面,使水面显得更加寒冷。这两句以物写人,借物喻怀,表达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品质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 - 注释与分析: - 臣虞杂取: 描述诗人从日常琐碎事物中汲取灵感。 - 米盐琐事: 指的是生活中普通却琐碎的事物,如食物、生活小事等。 - 成二十四诗: 指通过这些琐碎的事物创作出二十四首诗。 - 余读而悲之: 诗人读到这些作品时感到悲伤,可能是因为作品真实反映了生活的苦楚和艰辛。 - 勉答其半:
注释:这朵菊花静静地立在幽静的轩前,静静地面对能空万物喧嚷的世界。四周微风吹来,发出细微的叹息声,主人却萧寂独无言。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部分。全诗以菊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联“寒花淡淡立幽轩,静对能空物性喧”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菊花在寒冷的环境中静静地生长,与喧嚣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颔联“四座微闻声叹息
【注释】 佳色:指美好的景色。 繇来:历来,从来。 别有娟娟意:另有一种幽静的情趣。 娟娟:美好的样子。 空庭:空荡的庭院。 【赏析】 此诗首句起韵,用“莫可名”三字点明题中之“菊”,并从“佳色”二字写出菊花之美,次句写夕阳下菊的颜色,色彩鲜明。第三句承上启下,言菊花虽美,但更有深意。第四句以白月横空为菊增添无限情致,使诗人对菊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全诗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 臣:我。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我采集了米、盐这些琐碎的事情,写成了二十四首诗。余读而悲之——我读了这些诗句之后感到悲哀。勉答其半——勉强作答一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韵律不整齐,语言又不通顺。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这就像杜甫的“野老”和元稹的“使君”在春天去春陵的路上一样。非敢云属和也——不是敢于说是应和之作。薪 埋没嘉蔬古所叹——埋在地下的佳蔬是古人所感叹的
注释:菊花 悠然入骨是寒清,山远烟微起暮情。 秀色有无难可饱,九华空服笑泉明。 译文:菊花的香气悠然入骨,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山上远处的烟雾微微升起,让人感到一丝暮色中的愁绪。美丽的菊花虽然有,但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像九华山的泉水一样,只能使人发笑却无法真正满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菊花的香气、山色的远近、烟雾的升腾,以及人们对菊花的渴望和对九华山泉水的无奈
【注释】 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指作者将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加以提炼,编作了二十四首小诗。臣虞:作者自谦自称,虞,古“余”字。 薪:薪火,这里比喻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精神。 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唐代诗人杜甫和韩愈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他们常在一起饮酒谈诗,相互唱和。杜陵,杜甫故里;元使君,指当时的宰相元稹。春陵,元稹的故乡。 非敢云属和也:不敢说这是与元稹的同题共咏之作。 瓮头饥鼠夜嗟吁
菊花 冬日心绪寥落向谁诉,雅正的品格独立成一格。 不可见那些稀疏的三两朵花,群花之中显得无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