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的坚韧与高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此花不愧浅深红,得性那能与俗同: - “此花”指的是菊花。 - “不愧”表示菊花的颜色鲜艳、纯正,没有辜负它的本质。 - “浅深红”指菊花颜色深浅不一,既有浅色的也有深红色的品种。 - “得性”意味着菊花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展现出它的美态。 - “那能”表示无法与它相比,即无法与菊花的本色相提并论。 -
注释:在深夜时分,我站在墙边把玩着菊花,越发相信文人如同碎金子一般珍贵。微风像剪刀一样劈面而来,但空荡的霜并没有让我感到寒冷,反而让我的衣襟更加饱满。 赏析:此诗以诗人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菊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文人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中宵把玩立墙阴”,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刻欣赏菊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第二句“益信文人有碎金”,则将文人比作碎金,寓意文人的才华如同黄金般珍贵
注释: 岁晚怜君不我遐,意思是“岁月将暮,你却不肯来我这里作客”。门前老树正槎枒,意思是“我家门前的老树已经长满了杈丫的枯枝”。小山空自歌招隐,意思是“只有那小山还在独自唱歌,在招引隐居的人”。夜静人闲落桂花,意思是“深夜寂静,人们也都很闲适,只有桂花在静静的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咏菊诗。首句以拟人手法描绘菊花,表现了菊花对人的依恋之情。二句写菊花生长环境之清幽,三
诗句释义: 1. 奇姿能艳复能幽 - 形容菊花的外观既有艳丽的颜色,又有深沉的内涵。 2. 志意坚贞不可求 - 表达菊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不是轻易可以追求的。 3. 举面向人先自赤 - 描述菊花面对他人时,首先展现的是其鲜艳的颜色。 4. 风前无语小低头 - 表示在微风中,菊花静静地低下头,仿佛在低声细语。 译文: 菊花以其独特的姿态,既能展现出艳丽的色彩,又能散发出深邃的内涵
注释:菊花特留贞静殿空林,鲜艳的色泽须从背面寻找。无限的风流归于蕴藉,不让人看见多么幽深。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人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描写了菊花的风姿,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写菊花在贞静殿的空林中,暗指高洁的情操;第二句写菊花的艳丽之姿,须从背面寻,意谓其色彩艳丽而不张扬。后两句写菊花的风姿,“无限”二字极言其多而深广,“一何”二字又突出其幽深之致。全诗语言清丽、含蓄隽永,意境深邃
【注释】 萧然:清雅闲逸。破人颜:使人的容颜憔悴。紫翠间:指茶色呈紫绿色。秋霜:指秋天的寒霜。鹰爪:指秋霜的寒意。种意闲闲:指菊花的种植方法。种意:指种植的方法,意:方法。闲:淡泊,悠闲。 【赏析】 这首《菊花》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南溪时的作品。诗人写菊,既咏物又抒怀。首句“萧然暂对”写出了诗人清雅闲逸的心境,而“破人颜”,则写出了诗人面对菊花时那种超然脱俗的情怀,同时也暗示出菊花的清雅和高洁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薪。 译文: 携筐入市价难酬,薄暮无鱼归去休。 岂是悬丝空钓月,金鳞昨夜又离钩。 注释: 1. 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指作者黄毓祺在收集米、盐等琐碎事物的过程中,创作了二十四首诗歌。 2. 成二十四诗:指作者将这些琐碎的诗歌整理成了二十四首完整的作品。 3. 余读而悲之
注释: 臣虞:诗人自称。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全唐文》作“杂取米盐之语,成二十四诗”,意谓在平常的米盐琐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二十四首诗歌。 余:我。悲之:悲伤地读了它。勉答其半:尽力回答其中的一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韵律混乱无序,语言也不符合规范。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就像杜甫的《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不敢说自己是附和之作(因为《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是杜甫的诗)。薪:柴火。 蒲团
注释:菊花 平远荒寒木叶稀,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冷。秋容不战自然肥,菊花盛开,色彩鲜艳。 赏析: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平远荒寒木叶稀”以平远和荒寒来形容环境,营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氛围。接着,“秋容不战自然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菊花与周围的景物相比,突出了菊花的独特魅力。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菊花 修饰羽毛整齐又斜斜,不肯受平凡耳朵的加。 独立徘徊你自行领悟,古人重视在秋天的黄花。 注释: 1. 修翎整整复斜斜:意思是修饰羽毛整齐又斜斜。 2. 肯受寻常耳目加:意思是不肯受平凡耳朵的加。 3. 独立徘徊君自悟:意思是独立徘徊你自行领悟。 4. 古人微尚在黄花:意思是古人重视在秋天的黄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菊花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