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赠李司空二十韵》的最后一部分,全诗共五十六字。 逐句释义: 1. 匣里出君三尺剑,细看真是古干将。 - 匣里:比喻隐藏的地方或环境。 - 出君三尺剑:比喻展现或显露出其锋利与力量。 - 细看:仔细观察。 - 真是古干将:形容李司空的剑如同古代名将项羽的“干将”剑一般,锋利无比。 2. 曾亲壮士犹粘血,误近书生便减光。 - 曾亲壮士:曾经与勇士亲近或战斗。 - 粘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情感、主题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角度,如“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根据诗句中表达的情感、运用的写作手法或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从题目看是要求赏析诗中的某一句。 “桃”:桃花。“风吹露湿一枝枝”,“一枝枝”写桃花的繁多。 “带子垂阴是后期”,意思是说树枝上的桃花像花带下垂着荫影,是开花结果的时候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一把刀。 一尺清光势似钩:形容这把刀锋利如钩。 锷边名姓旧来雠:刃口上刻着的名字是仇人。 未甘孤怯常磨看:不舍得经常磨它。 自恨粗疏更密收:却因自己粗心大意而经常收拢它。 无质草烟轻欲动:没有木质的草烟轻轻摇曳。 有情秋水冻难流:有感情的秋天的水流冰冻得难以流动。 佽飞匕首堪为伴,但斩蛟龙不觅侯:可以作伴的是佽飞(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用来比喻)的匕首,但不能求取功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注意仔细审题,注意要求中“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等关键信息,注意关键词“感旧”“当日楼中夜未阑,隔帘红药露团团”“清歌出格鲸尊满,醉袂沾香凤蜡残”“暗与美人收堕珥,狂教座客笑遗冠”中的关键字词
【注释】 (1)月:月亮。 (2)小庭:庭院。 (3)老去余残兴:指年迈体衰,兴致不减。 (4)朋来免独看:朋友来访,可以不必一人独守空房。 (5)鹊飞愁到晓:鹊鸣声凄厉而长,使人愁思难眠,直到天明。 (6)牛喘不知寒:牛喘气声粗大,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知”应为“觉”,语意才通)。 (7)悲秋意:指悲叹秋天的来临,这里借指国事艰难。 (8)关山行路难:指征途遥远、艰险。 赏析:
寒林 曲直郊原树,风中寒色来。 枝交夸父杖,意尽仲文槐。 漏日穿斜影,封霜滑破苔。 秋前摇落意,年长倍添哀。 注释: - 曲直郊原树,风中寒色来:形容树木弯曲曲折地生长在郊野的原野上,被风吹得寒气袭来。 - 枝交夸父杖,意尽仲文槐:树枝交错如同夸父手中的杖,表达出岁月流逝,生命的尽头。 - 漏日穿斜影,封霜滑破苔: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影子,霜覆盖着苔藓变得滑腻。 - 秋前摇落意
【解析】 1.汲古阁:旧指藏书的地方。汲古,取自“汲汲营营”的汲。 2.绠(gěng):汲水用的长绳。 3.骊龙:传说中一种有鳞的水蛇,能吞象。 4.蝌蚪:小蝌蚪。 5.倚栏:靠栏杆。 【答案】 题/题跋诗 谁言/谁言? 乏修绠/没有长绳来汲水。 试向阁中看。/试着到汲古阁去看一看。 日照锦幖/阳光下锦制的帷幔色彩鲜艳。 风吹云气干/风吹过云气的帷幔使其干燥。
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我于此有功,今为尽言之: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学晋人也。意不周币则病生,此时代所压。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以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唐人行书皆出二王,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 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马鬣悠悠宿草新,贤人闻道作明神。 昭君恨气苌弘血,带露和烟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