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燮
【注释】 霜月:即《霜月》组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共有十首。 支筇:拄着手杖。 寒侵肌骨不胜清:寒冷侵入身体骨骼,使人觉得冷得难以忍受。 忍冻游山径:忍受严寒在山路上行走。 胸次:心胸,胸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诗,通过写诗人登山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霜月 霜气横空月色明,寒侵肌骨不胜清。 支筇忍冻游山径,胸次都无世俗情。 霜月 霜月:即《霜月》组诗
【注释】 朝来:早晨。云物:指云彩、物象等自然景象。效嘉祥:呈现吉祥的征兆。和气:和睦的气氛。初萌:刚刚萌生。日渐长:太阳逐渐升高。相庆:互相祝贺。缘底事:是什么原因。由来:从来。贵阳刚:自古以来就以阳刚之气著称。 赏析: 《冬至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公元1920年冬至日所创作的两首诗作。这两首诗都是写冬至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令变化和自然界规律的感受。 首先来看第一首诗: 朝来云物效嘉祥
【注释】: 去岁:去年。寒云:冬天的阴云。久积阴:长时间积聚的阴云。一稔:一年的意思。安业:安定的农业。老守:年事已高的守官。区区:谦恭的样子。慰此心:抚慰自己的心意。 【赏析】: 首句“去岁寒云久积阴”是说,去年冬天的阴云久久堆积,使气候变得很冷。次句“四郊雪片腊中深”是说,今年腊月的时候,四郊的积雪很深。第三句“今年一稔民无饥”是说,今年农民们没有遭受饥荒之苦。第四句“老守区区慰此心”是说
注释: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非常恨那些不公正的统治者,他们总是征收大量的赋税,让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我希望来年能有好收成,否则穷苦的老百姓就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挨饿受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减轻赋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大、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诗中运用了反语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注释】昨夜,指前一天晚上。璇霄,即月宫。素魄,即月的别称。沦,坠落。一痕初复便精神,指月亮初升时,光辉初现,就已恢复了它原有的精神。辉光,月光。从兹,从此。今夕端倪即是真,意思是说,现在月亮的圆缺变化,就是它的本来面目了。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天台山观月有感而作。“昨夜”两句写诗人昨夜望月时的所见所感。“昨夜”,指的是诗人前一夜在天台山月岩上观月。据《全唐诗话》记载,当时有位叫郭震的人
注释:在冬季,茅屋的墙壁承受不住腊月里阳光的照射。我不再羡慕红炉中燃烧的兽炭来取暖了。我开始相信太阳的和煦之气是不同的了,打算将这种味道奉献给金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冬日里的所感所想。诗中“初冬”一词用得十分传神,既表明了是初冬时节,也暗示了诗人对初冬的感受与看法。 首句“冬日”,“冬”,指冬季;“日”,指太阳。此句的意思是:冬季来临,屋檐上的茅草已经承受不住寒冷的照射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赏析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主旨,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最后对其思想情感进行概括。解答此题,可从诗歌的意境、主题、手法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作答。 “观鱼”意思是观察鱼儿,即观赏游动的鱼。“波清日暖足优游”,描写了清澈的水波和温暖的日子为鱼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这两句写出了鱼儿在水波中游弋
【注释】 好风吹雨到山前:好的风,吹动细雨洒在山前。好风是形容风雨的柔和。 月与山翁故有缘:月亮和山翁本就有缘分。山翁即山人,隐士。 静夜相看两寥寂:在寂静的夜晚,我和你相对而视,彼此都感到十分寂寞。 水流岩下泻潺潺:溪水从山下流来,发出潺潺的水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夜景图。首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和“山翁”有缘,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者的敬仰之情
【注释】阳刚:阳气。复一何微:多么渺小。万汇亨嘉:万物都兴旺。肇此时:开始这个时期。胚胎:这里指新生命。须护惜:必须珍惜。熙熙:光明的样子。 译文:阳气刚开始恢复是多么的微小,万物都兴旺是开始这个时期。 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太阳回归到最南端的黄经90°(27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所以这一天也叫做日短至,古人称这天为“日功”,意为日影长至最短;古代以地中气为四季之始,冬至时
注释:那,哪。回环:回旋。神:神奇,指造化的神奇。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首句以“至精”为题来表明其诗的主题思想。作者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受到自然的制约和影响,而自然又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它的变化和运动都充满了神秘和神奇,因此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沉溺于其中。次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握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利。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