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镇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的情绪。 谁教蹇步蹑丹梯,曾是先生振所迷。 “蹇步”指的是步行缓慢,步履艰难,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因为年岁已高而步履蹒跚。“丹梯”指的是红色的梯子,这里借指仕途。“先生”指的是朋友的父亲,即元老十二丈教授。“振所迷”指的是帮助朋友摆脱困境。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是谁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步履维艰呢
注释: 策足年来据要津,渐分符竹寄兵民。 双旌卷雾辉霜日,驷马骄风蹀路尘。 魏晋河山元险固,陶唐风俗本深淳。 铦锋爽鉴清夷旦,报政应须笑鲁人。 赏析: 第一首诗表达了左司董郎中出知汾州的心情。他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如今要离开了。他的职责是管理军队和人民,但现在他要离开这里。 第二首诗赞美了汾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民的风俗。这里的山川险峻,黄河的风光壮丽。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
诗句解释及译文: 1. 和光道春日雨寒 - 此句意指春天虽已到来,但细雨使得春日显得更冷。"和光"可能指柔和的光线或温暖的气氛,而"道"则是表述或呈现的意思。 2. 细风密雨冷相添 - 描述了细风和密集的雨水相结合,使得春意更加寒冷。"细风"是指温和的风,"密雨"则意味着雨下得很大。 3. 天右馀寒势未歼 - 天空中似乎还残留着冬天的余寒,尚未完全消散。"天右"可以理解为天空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重点词句来分析。本诗是作者在元丰六年二月的某日,检田凌塘中时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联,第一联写春光尚短,未尽欣赏之意。第二联写景阳宫不放融怡之色,密雨仍矜料峭寒意。第三联借问董工如何湮沮洳,何如骑马按冈峦。第四联写几番回首自惆怅,可借江南一钓竿。 “强半”“尚”是关键词
【译文】 燕语莺啼次第新,柳绵花锦曲江滨。 且将邂逅天涯客,共看芳妍海角春。 须爱日添随日线,莫教花笑对花人。 一杯随分休辞诉,况有清歌激绛唇。 【注释】 ①和陈尉:即应和、酬答陈尉的作品,见刘禹锡《陋室铭》。 ②燕语莺啼:燕子和黄莺的鸣叫声音交替不断。 ③次第:一个接一个地。 ④邂逅:偶然相逢,不期而遇。 ⑤芳妍:指美好的景色与容貌。 ⑥绛唇:红润的嘴唇。 【赏析】
解析: 第一句:"纯贞谢琢磨"- 关键词: "纯贞" 和 "琢磨" - 注释: 这里的“纯贞”指的是纯洁而坚定,没有杂质或瑕疵,通常用来描述人的品格高尚。"琢磨"原意是打磨石头使其光亮平滑,引申为精心处理事物,使之更加完善。在这句中,它比喻人的品质经过精雕细琢,显得尤为珍贵。 第二句:"报施竟无讹" - 关键词: "报施" - 注释: 报施在这里指的是报答恩惠,施以援手
诗句释义: 1. "小窗西下碧溪隅":描述了一个小窗户位于西边,旁边是一条清澈的碧色溪流。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水环境,为后续的景物铺垫背景。 2. "片石干云一笋粗":形容一块石头像竹笋一样挺拔,突出了石头的高耸和直挺,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 3. "苍藓长时斑点露":指的是苔藓在石头上长时间显露出斑驳的色彩,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自然气息。 4. "老藤蟠处节痕纡":描述老藤缠绕在石头上
【注释】 食樱桃思越中风俗:食樱桃,想起南方越中的风俗。 答答驱禽欲晓天:用“答答”声驱赶着禽鸟,让它们在天明前归笼。答答:象声词。驱禽:指把鸟儿赶到笼子里。晓天:天快亮的时候。 筠笼轻摘荐芳筵:用竹笼轻轻摘下,献给佳肴美馔。筠笼:竹制的笼子。荐:进献。芳筵:美味的筵席。 檀唇深注胭脂紫:红唇涂上浓艳的紫色胭脂。檀唇:红色的嘴唇。 琪树匀排火齐圆:像宝石一样排列着的树,排列得像整齐的火焰一样
【注释】季壬:古时用干支纪年,正月二十九日为壬,季壬即次之,故称。 徐元立:徐熙。字元立,善画山水、花竹,尤工墨竹。 “芳荆”句:芳荆堂是徐熙的住所,荆指荆树,这里借指荆条。 “敢谓他年”两句:《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后因以承筐将喻指贤能之人。骥:千里马,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冈:山岗,这里指人才。 “顾余”两句:我早已免于再次占去虺(一种蛇名)的便宜
【注释】 画栋:彩绘的屋梁。尘惊:惊动灰尘。芳郊:指美好的郊野。时雨敛轻埃:春雨刚歇,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尘土。仙客:指诗人自己。赏物:欣赏自然景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写春雨过后的美好景色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句“画栋尘惊燕子来”,写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次句“芳郊时雨敛轻埃”,春雨过后,空气清新,花草树木更加鲜艳娇美。三四句承上启下,写诗人看到这美景,心情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