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棣
【注释】溪风袅袅素涛翻,兀坐在书帷怯悄寒。老去见春如梦寐,此心底用倩人安。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春天的景色。 首句写溪边春风拂动,水面泛起微波。次句写在静悄悄的书房里,自己独坐沉思,感到有点冷清。三句写春天来临了,但作者已衰老无力再像过去那样去游赏春天,只觉得春光如同梦寐一般。四句说,只有把春天寄托给人们才能使自己安心。 全诗以景语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感受,抒发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燕雀争鸣,经营短檐。 燕雀争相在屋檐下争斗,它们争夺的只是一尺之地。 燕雀不争春,蝶梦到花前。 燕雀不会因为春光而争斗,蝴蝶却会飞进花丛。 吾生几阅春荣谢,自叹如蚕已再眠。 我一生经历了多次春天的到来和离去,感叹自己如同蚕宝宝一样又回到了沉睡
【注释】 挽张世英母夫人(《全唐诗》中无此题,疑为误。) 异乡萍梗寄生涯,朝露俄惊叹落花:在远方漂泊如同飘泊的浮萍,寄居在这陌生的他乡,度过一生,早上的露水很快消失,转眼间看到落花凋零,感叹人生短促、岁月无情。 蒿里歌传风正惨,萱堂香冷月空斜:蒿里是古代传说中人死埋葬的地方,而这里却传出了悲伤的蒿里之歌,令人感到凄凉和悲惨。萱草是一种忘忧草,而这里却没有了萱草的香气,只有冷清的月光斜照下来。
翠葆低笼衣缕金,恼人风味在秋深。 不缘月窟移仙种,安得尘寰有桂林。 翠葆:绿色的花苞。 低笼:低垂着。 衣裳:这里指衣服。 缕金:像缕金色的东西一样。 恼人风味:惹人喜爱的风味。 秋深:秋天的深处。 月窟:月亮里。 安得:哪来? 尘寰:尘世。 注释:绿色的花苞低垂着像衣裳一样,惹人喜爱的风味在秋天的深处。不是因为月亮里移来了仙种,怎么能在尘世上有桂林呢?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山中之树
注释1:再次韵:诗中“一”字重复出现,所以是重韵。 注释2:天恐花神漏泄香:天害怕花神泄漏花香,因此让它酝酿等待新凉。 注释3:丹铅不御丰容浅:用丹砂和铅粉修饰容颜,却显得肤浅。 注释4:一洗尘凡时世妆:彻底摆脱了尘世的世俗妆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花的盛开和凋落,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短暂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通过对花的描述,也反映了人世间的繁华与沧桑
“一气无私万物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生长的赞美和春天到来的喜悦。这里的“一气”指的是大自然的力量,而“无私”则表达了自然的公正无私,让万物都得以生长。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小儿造化果能神”则表达了诗人对儿童创造力的赞美。诗人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就像大自然的力量一样神奇,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事物。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才华、有创造力的人。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夜书帷夜雪耿无眠,晨起犹禁晓日寒。 - 注释: “夜书帷”指在夜晚灯下读书,“夜雪耿无眠”形容因夜深人静的雪景而无法入眠。“晨起犹禁晓日寒”表示早晨起床时仍然感到冷冽的阳光。 - 译文: 深夜里,我坐在书桌旁,被窗外的夜雪所困扰,难以安眠,直到天亮。 2. 旋见软红生野水,似看寸碧出遥山。 - 注释: “旋见”意为忽然看到,“软红”泛指水面上漂浮的花瓣或落叶等
【注释】 挽处士乔公:这是一首悼念处士乔公的诗。乔公,指唐代处士乔知之(728-783),字明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一生清高廉洁,好学不倦,为时人所敬重。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乔知之的悼亡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语浅情深,含蓄委婉,哀婉动人。 第一、二句“姓氏详闻月旦推,典刑尚可一斑窥”,赞颂乔知之的人品和操守。“姓氏”一句,表明乔知之的姓名广为人知,名声远播
【注释】 挽提干赵君:指赵明诚(1095~1173年),北宋著名学者、书法家。 识:认识 童稚:儿童 过:超过,胜过 旋见:转眼间就…… 从师学:跟老师学习 文场:文坛 隽誉:杰出的声誉 十年:十年时间 豪添徐邈中贤兴:豪迈地增加徐邈在书法中的才华 瘦减相如病渴身:形容自己消瘦得像相如一样,病渴得难受 好善如颜还短折:像颜回一样爱好仁德的人也遭遇不幸而早逝。 伤哉命也重悲辛:可惜啊,命运太残酷了
偶书 诗魔大抵解穷人,到得人穷句益新。 笔下自惭无好语,眼前底事最清贫。 草玄天禄书窗冷,涤器临邛酒市春。 自古才高多命薄,区区何必论钱神。 注释: - 偶书:偶然之作,随意写来。 - 诗魔:指诗人对诗歌的痴迷和创作灵感的化身。 - 解穷人:能够理解并同情贫穷的人。 - 笔下自惭:因自己没有好的诗句而感到羞愧。 - 底事:什么事情。 - 草玄天禄:比喻学问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