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天王寺佛塔灯火隔林见之奇绝因成口占上元灯火九衢中,何似金莲下半空。 要识隔林奇绝处,星毬带叶荔枝红。 注释:上元灯节的灯火在繁华的街巷中闪烁,但哪里比得上那半空中的佛塔灯火呢?想要认识这隔林中的奇特之处,需要抬头仰望。因为星星点点的灯光就像荔枝树上挂着的果实,所以被叫做“星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夜晚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上元灯节的繁华与佛塔灯光的宁静进行了对比。同时
注释:和周次公的诗韵,送郑恭叔返回城南并简述周次公。 春天的山峦曾经记得你匆忙告别的情景,多少传言诗句都充满了你的足迹。 远望天空仿佛看不到边际,就像西沉太阳送别归鸿
二月廿一日游藏胜有感 柴门终日掩荒苔,记得年时把酒杯。 幸有春风到桃李,一年一度看花来。 注释:柴门:用柴草、树枝等编成的简易的门。柴门终日掩荒苔:整天关门闭户不出门,门前长满了荒草。 记:记得,想起。 幸:幸运。 有:存在。 春风:春天和暖的风。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泛指春天开花的树木。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了作者在春天游览桃花源时的所见所闻。首句“柴门终日掩荒苔”写桃花源的偏僻和宁静
十二月廿三日举故事访黄冈梅 岁披草棘访槎牙,为爱凌霜傲雪花。 不学春花娇女面,朱帘翠幕几重遮。 注释: - 岁月在草木间穿行,我来到黄冈寻找梅花。 - 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像雪中盛开的花朵。 - 我不像娇艳的女子那样柔弱,我喜欢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 朱红色的帘子,绿色的帷幔,层层叠叠的遮挡着外面的世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生动地描绘了黄冈梅花傲雪怒放的景象
寄题张正国斗斋 几间茅屋住着人,儿子有数间宽敞的屋子。 醉后挥毫写诗胆大,不挂金印老在江边。
诗句: 剔攘取予见经纶,中的工人又日新。 译文: 剔除杂事追求治理的精髓,工匠们每日都在创新。一醉之后,使君豪情勃发,心中想的是像李广三箭射杀敌人那样,为国家平定外患。 注释: 1. 剔攘(tì rǎng):清除,去掉无用的。取予(qǔ yǔ):选择与放弃。经纶:治理国家的策略。2. 中工:指工匠。3. 日新:每天有新的进展或成就。4. 使君:这里指宋代诗人陈文蔚自己。5. 胡人
注释: 1. 自叹忠肠皎日星:自叹自己的忠诚之心如同明亮的太阳和星星一般,无法被世俗所理解。 2. 致身无地老岩坰:形容自己一生都在为国效力,却无处安身,只能老死于荒山野岭之中。 3. 君今有策奏天子:你现在有机会向天子献上你的计策。 4. 要使谗邪缩项听:希望谗言小人能够停止诽谤和攻击,听从你的意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愿。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忠诚的坚守
注释: 1. 傅氏:指傅岩,字子融。 2. 揖桂林:在桂林城外一山,即象鼻山。 3. 徐子融书阁所见:指的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徐霞客在桂林的所见。 4. 见山之阴:指的是站在山的北面。 5. 见山之阳:指的是站在山的南面。 6. 戏成一绝:即以诗的形式写成一首绝句。 7. 呈子融:将这首诗给徐霞客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徐霞客游历桂林时所作,通过描绘桂林的景色和感受
傅材甫窗前白月桂开材甫索诗戏作天然容貌本施朱,喜异羞同世不趋。 化得丹砂成玉雪,也知人著半工夫。 注释: 傅材甫:即傅岩夫,宋代诗人。窗前白月:比喻明亮的月光。桂开:桂花开放。材甫索诗:请傅岩夫作诗。戏作:开玩笑地作诗。天然容貌本施朱:天生的容貌本该像涂上了朱砂。喜异羞同:喜欢不同,厌恶同一。世不趋:世俗之人不趋附。化得丹砂成玉雪:将丹砂炼化成白玉般的雪花。也知人著半工夫
注释 傅材甫:指唐代诗人傅奕。《新唐书》有传。 窗前白月桂开材甫索诗戏作:窗前的明月下,桂花开放。这是一首咏物诗。 冰姿冷淡不求知:冰一样的品格,淡而冷,不追求名利。 同心为赋诗:和你有共同的志趣。 更约东君同管领:再邀请东风来管理这一片土地。 一尊相对晚凉时:举杯相对,欣赏着傍晚的凉爽。 赏析 傅材甫是唐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就是他写给另一位朋友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