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侍嘉言叔溪行和其韵 赏析诗意与情感表达 1. 诗句原文 山下江清水见沙,杖头沽醉酒旗家。 多情黄菊知人意,故放篱边三四花。 2. 词语释义 - 山下江水 - 清水见沙 - 杖头沽酒 - 醉酒旗家 - 多情黄菊 - 知人意 - 故放篱边 3. 诗句注释 - 山下江水:描绘了山下江水的景致,清澈见底的江水中可见沙子。 - 清水见沙:形容江水清澈,可以看见沙粒。 - 杖头沽酒:手持酒壶
注释:老人和儿子辈的人都和这首诗,所以我用前韵。我之所以喜欢这诗的原因是因为这诗与我的心境相合。我自己觉得我结的冰霜侣就是诗友,而那些世俗的诗人却来不了我的诗社。 赏析: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作者时年五十三岁。当时他已辞官归乡,退隐江湖,过着闲逸生活。此诗即是在湖上与友人相会,同赏桃花时所作。“不厕繁桃俗杏栽”,起句以白描之笔点出题旨。“自缘祗结冰霜侣”二句,承上启下
注释:飞霞亭位于赵忠州园的一座亭子里,亭子四周是清澈的流水,流经洞中。曾经游览过秦朝、汉朝的遗址,现在站在这个亭子中,仿佛置身于古代。 咫尺(zhǐ ji)不知尘世隔:距离很近,但感觉好像隔着很远。 渔郎:这里指隐士,指陶渊明。回首锁烟霞:回头看着眼前的景色,仿佛被烟雾和彩霞锁住了。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赵忠州园的飞霞亭里,看到水花从洞中流出,想起了曾经游览过的秦朝和汉朝的遗址。他站在亭子中
庐陵呼酒再用韵 令君领客作清游,萧散仙人莲叶舟。 唤得酒来诗兴发,浩歌和月吸黄流。 【注释】 1. 令:指主宾;客:指被邀的客人;作:举行;清游:即宴饮、游乐。 2. 萧散:悠闲自得的样子 3. 莲叶舟:莲花叶子做的小船。 4. 浩歌:《文选·曹操集》卷二十“对海而唱曰:‘东临碣石以谢罪。’”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歌》:“浩歌起郑舞,悲鸣继蔡讴。”这里指饮酒吟咏。 5. 吸黄流:用黄流比喻月光
三月八日晚步溪上二绝 【注释1】:蘋渚,指水中沙洲。画笔难描蘋渚意,诗情难状柳堤风。 【注释2】:蘋,一种浮在水面的植物,也写作苹。 【译文1】:用画笔难以描绘出蘋渚(水中沙洲)的意韵,用诗歌也难以表达出柳堤(长满柳树的小堤)上吹过的微风。 【赏析1】:首句“画笔难描蘋渚意”,是说用绘画来表现水中沙洲的意韵是很困难的,因为沙洲本身是不动的,很难通过绘画体现出沙洲的动态美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行嵩岭将半下瞰山中一人家似不与世接者凝伫久之因成一绝几曲青山一亩宫前村惟有小溪通鸡鸣鸟宿知昏旦水碓无人自在舂。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 我行走在嵩岭将近一半的地方向下俯瞰,山中有一户人家似乎不与世界相连。 曲折的青山一亩地,前村只有一条小溪可以通行。 鸡鸣和鸟叫知道是黄昏或天亮,水磨没有人在操作,自己在那里自在地舂米。 注释: ①行嵩岭将半:走在嵩岭将近一半的地方。 ②一亩宫
【释义】 寄题张正国斗斋:在张正国的斗形书斋中留言,题诗。 蒲团竹几炷熏炉,剩读平生未见书:用蒲团坐的矮桌,竹制的几案,点上熏香炉,我在这里读书,读了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书,都是这里所藏。 酌古量今会文夜,清风明月四窗虚:我在这里读书,从古人到今人,从诗文到文章,从理论到实践,都在这里交流讨论。窗外是清风明月,四周都是空无一物的窗子,这是多么宁静的环境啊! 【注释】
绿杨芳草两边洲,不碍晴川日夜流。 我到忘机每终日,为谁飞去怪沙鸥。 注释:在春天的晚上,我漫步在溪边的小路上,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柳树和芳草覆盖的河洲。这美景没有妨碍清澈明亮的溪水日夜不息地流淌。每当我走到那片忘记机心的草地时,就会度过一整天;然而,又是为了谁而让那些自由自在飞翔的沙鸥感到奇怪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春夜小溪两岸风光的细腻描写
【注释】 温溪:地名,在今四川温江县。张正国:名不详。斗斋:指书斋。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与友人张正国相约同游温江时所作。诗中写与友人的相聚之情,以及他劝友人把窗外的盆池移栽到书斋来以作清趣。首句“数年约我过温溪”,点明与友人相约之久。“好趁鸡黄秋黍炊”二句写与友人相会之时,正值秋季,稻谷成熟,可一同去煮食。这两句诗写得情真意切,使人感到温馨亲切。三、四句写友人的居室,有池塘、有盆池、有鱼虾
注释: 1. 视新买徐七坞田:指看新买的徐七坞的田地。 2. 人说山田薄有收,不如平壤水交流:山田产量较低,但可以灌溉,而平壤田则只能依靠天降雨水,所以山田比平壤田更好。 3. 深耕早种将勤补,亦胜当初无寸畴:深耕早种可以让土地得到充足的养分,使庄稼生长得更好;而当初如果没有耕种,就什么都没有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看了新买的徐七坞田后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比山田和平原田地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