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蔚
清明上冢见杜鹃花 春来未听杜鹃啼,但见青山花满枝。 俗礼不违聊上冢,他乡寒食叹年时。 注释: 清明时节去扫墓,只见山野间杜鹃花开遍枝头。 按旧时风俗祭祀祖先,在异地怀念家乡感慨时光荏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扫墓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杜鹃花开和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春来未听杜鹃啼”,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但并未听到杜鹃的鸣叫,这是因为春天还未到来。第二句“但见青山花满枝”
【注释】 归途:回家的路。喜:喜欢。晴:天气晴朗。因识发生:因为认识了。生:生长,萌发。真意思:真实的意思。雨馀:雨后。花柳:指花草树木。精神:生气勃勃的样子。 【赏析】 “来时风雪乱纷纷,归日川原处处春。” 这是旅途中写的两句诗。“风雪”是归途中的天气状况,“归日”(归来之日)是写归期。风雪迷离,天色阴沉,正是诗人归家之时。而归家之后,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气息已经无处不在。
诗句释义: 1. 拂石临流几岁秋:这一句描述诗人站在石头上,面对着流动的溪水。"拂石"可能是指触摸石头的感觉,"临流"则描绘了诗人靠近流水的情景。"几岁秋"指的是诗人站立的时间长短,暗示着岁月如水般悄然流逝。 2. 未尝历险究源头:此句意味着诗人从未涉足过艰险的地方,也未曾深入探寻过河流的源头。这里的"尝"字表达了一种未曾有过的经历或尝试,而"究源头"则是对探寻河流源头的一种向往或追求。
【注释】 千林:千株树林。琼瑰:指美玉,比喻雪。亭亭:挺拔直立的样子。纷纷:花枝众多,纷繁错杂。红紫:指红色的牡丹、紫色的花,这里泛指春花。解嘲:这里是自嘲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79年),诗人在建州南郑任职期间,时值冬末春初之际,池阳地梅花盛开,诗人观梅有感而作。 首联说:池阳之地的寒梅开得正盛,到了晚上元日过后才有疏花开放。次联进一步描绘了梅树的傲骨和不与百花争宠的性格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飞霞亭 自来名教属吾曹,立极何须说断鳌。 聊把经纶寄鱼钓,岂无裴楷试仙涛。 注释解释:自古以来,名教之业就归我等承担,建立高远理想并不需要借助巨鳌之力。暂且将治国理政之才寄于垂钓之乐,难道没有像裴楷那样的人尝试驾驭惊涛骇浪吗? 此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七言绝句。首句“自来名教属吾曹”表达了自古以来,名教之业就归我等承担,建立了高远的理想并不需要借助巨鳌之力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朱桥绿水夜深游,满载荷花万斛舟。 2. 多病近来常止酒,及无尊俎欠风流。 - 注释: 1. 朱桥绿水:红色的桥梁和绿色的水面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美丽。 2. 月夕相观莲戏:在夜晚,月光下观赏莲花,进行游戏。 3. 满载荷花万斛舟:形容荷花盛开时的景象,如同装满了一船的荷花。 4. 多病近来常止酒,及无尊俎欠风流:因为生病的缘故,最近常常停止饮酒
【注释】 连城价重:指寿山石的价格昂贵。连城,古代传说中有“和氏璧”(和氏璧是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价值连城)的玉可以换一座城池,后来用来形容贵重的东西。 野服闲居颇相称(野服闲居,指穿着朴素而安闲自得的生活。):指赵昌甫过着淡泊明志、安守故里的生活。 无端(没有来由)因得玩如环(:因为得到一件玩物就如得到了宝物一般):指赵昌甫得到寿山石绦环后非常珍爱。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既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又要分析其技巧、语言及表达效果,最后还要对其情感进行评价。答题时既要注意抓住诗句本身含义,也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题中“岁月蹉跎发已丝”中的关键字是“蹉跎”,意思是“白白流逝”,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不再;“埋头自笑有书痴”中的关键字是“埋头”,意思是“专心读书”;“故人倘解怜清好
【注释】 三十年前识雅容,蹉跎人事各成翁:三十多年前认识你的雅致容貌,如今都各自老了。蹉跎,指岁月蹉跎。事,这里指人事。 今头白灯明里,有酒何妨一醉红:现在头发已经斑白了,在明亮的灯光里,有酒何妨(意谓:何必客气)一醉红。有酒,指有酒可以喝。何妨,意为“何须”。一醉红,形容饮酒的豪爽。 【赏析】 此诗是送别郑恭叔之作。郑恭叔归城南,作者与周次公也分别归乡,同席共酌。诗人感慨万千,写来感情真挚
癸酉立春,冲雪观梅 【注释】:癸酉年是农历正月初六,立春是春季的开始。冲雪观梅,指冒着严寒去看梅花。 吾翁当日手亲栽,今见芳英几度开 【注释】:昔日(吾翁)亲手栽种的梅花,现在(今日)已经开放了好几次了。 把酒未能娱一醉,冲寒犯雪日须来 【注释】:拿着酒壶却没能喝个痛快,冒着寒冷冒着雪也要来观赏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赏梅为题,通过描绘梅花在寒冬中傲视风雪的形象,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