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
《用田倅韵答孙勉教授二首·其一》的原文如下: 造化从他密密移,聪明非复似前时。 暂披金甲为儒将,曾燕珠宫对玉卮。 一日看回花恨疾,三年生就叶嫌迟。 殷勤为访春消息,赖有羹梅探得知。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陆佃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陆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陆佃通过描绘自己曾经在儒将的位置上挥斥方遒的情景,以及在珍珠宫中与玉卮相伴的美好回忆,展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注释】 1. 用田倅韵答孙勉教授二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田倅,即田敏,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孙勉,也是一位诗人,他与田敏有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在诗酒之间畅聊,互相欣赏和鼓励对方的诗词才华。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孙勉的一封书信,表达对他的赞美和敬意。 2. 浅红深紫旋教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的颜色已经变得浅红而深邃,它们被轻轻移动,等待合适的时机绽放。旋,意为轻轻地。教,意为使、让。移,意为移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湖上寻常日一临,年华无用苦相侵。 - 解释:湖上的平静日子偶尔到来一次,但时间无情地侵蚀了青春,令人感到徒劳无益。 - 赏析:诗人通过“湖上寻常日一临”表达了一种偶然的、短暂的宁静时刻,而“年华无用苦相侵”则透露出对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感慨。 2. 梦随蝴蝶悠悠觉,日待蟾蜍款款沈。 - 解释:在梦中随风飘舞的蝴蝶悠游自在,太阳缓缓沉入水面,如同慢悠悠地下沉。 -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分析把握诗歌内容。“依韵和门下吕相公从驾视学”是第一句。这句诗中,“依韵”指按照韵律来写;“门下”指门下省,这里借指宰相门下省;“吕相公”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吕夷简(1324—1397),字圣俞,真定赞皇(今河北正定)人,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后任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注释】: 1. 依韵和田虎通判兼呈品防签判四首:这首诗是诗人在与田虎通判交往中,写给品防的四首诗。 2. 春花秋叶两推移:春花和秋叶都是大自然中的美景,它们在四季中轮回更替,形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 3. 未有涓尘补圣时:意思是说,没有微小的尘埃可以用来填补圣人的空缺。 4. 新识豹胎休负鼎:新认识的人是不应该辜负鼎这个重要的象征。 5. 旧成蛇足谩持卮:过去的失败就像蛇一样,只能徒增烦恼
诗句:方朔无端溺殿衙,得州仍是地仙家。海红谩与陪尊酒,淮白犹堪当分茶。夜静青天十分月,春深平地尺馀花。谁将园里新蜂蝶,织就佳人护项纱。 译文: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方朔却意外地成为了某个地方的官员,这让人感到惊讶。这里的“地仙家”指的是他所处的位置。虽然海红(一种酒)和淮白(茶叶)被随意地拿来款待宾客,但这仍然足以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夜晚宁静时,天空中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天空,春天来临的时候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依韵和赵令畤” - 这一句表明作者在应赵令畤的请求或挑战时所作的回应。这里的“依韵”可能指的是遵循某种特定的韵律规则来创作,而“和”则表示对对方的诗作进行回应或赞美。 2. “争标才气两相高” - 此句表达了两位诗人各自在文学才华上的较量,彼此之间不相上下。这里的“争标”可能指的是竞赛或是比较,“才气”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特质。 3. “不独诗豪酒亦豪” -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曾伴长杨草诏除,信知长合在中书。暂违紫袖双瞻立,聊伴红裙一饷居。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故应此战今须解,兵法曾教避不如。 诗句注释及赏析 第一首 - 诗句:曾伴长杨草诏除,信知长合在中书。 - 注释:长杨是汉代的一个宫殿区,这里指皇帝的官邸。草诏是指皇帝亲笔诏书,去除则意味着废除。信知长合在中书,表示相信自己能长久地待在中书省,即朝廷的重要部门。 - 赏析
注释: 1. 依韵和田虎通判兼呈品防签判四首: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韵和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幕府生活的思考。 2. 剧谈终日少文移:整天沉浸在激烈的争论之中,很少有时间写文章。 3. 幕府新开盛一时:新幕府的建立使一时兴盛。 4. 羊酪未妨留灌顶:即使喝羊奶也不会妨碍修行(佛教中的一种说法)。 5. 蟹螯何苦负操卮:螃蟹的螯可以支撑着酒壶,何必非要用双手去举呢? 6. 诗成醉里遗忘易
依韵和赵令畤三首 鸟排行阵树排衙,且喜西湖属当家。 扬子已无骑鹤事,会稽惟有卧龙茶。 未妨春帝常为帝,须信名花始是花。 更住一年方五十,不应情味薄于纱。 赏析 第1首: - 关键词: 西湖、扬子 - 注释: 西湖是杭州的著名景点,以其自然美景闻名于世。扬子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大英雄项羽。 - 赏析: 诗人通过“西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而“扬子”则暗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