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文化和文明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群凶用事人心去,大义重新天意回。 注释:邪恶的人掌权,人们的心灵受到污染;正义的力量恢复,天意回归。 赏析: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认为邪恶之人掌权,使得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同时,他也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正在崛起,希望天意能够回归,恢复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注释】 三公:指汉末三公。三公,即司徒、太尉、司空。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当年在朝中担任三公之职,为江山社稷作出巨大贡献,使江山的草木也更加繁荣昌盛。 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一时主宰着国家大事和权衡利弊,影响深远,流芳千古,人们都会称颂他的姓氏和名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赞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历史功绩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注释:赞颂弥陀掩埋遗骸,刀剑战火劫难苦。原野上遗骸葬了多少?尽大地人都要祭祀祭献献。眼睛突出髑髅寒,令人感到悲凉哀伤。 赏析:这首诗以赞美弥陀为主要内容,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悲惨景象来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战争与死亡联系起来,生动地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们祭奠亡灵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整体上
注释:我学习道法已经不记得多少年了,啸歌风月都已经成为前世的缘分。我已经身心达到了没有一点尘埃的境界,怀疑自己已经是人间的自在仙人。 赏析:诗人通过自身的修行经历,描绘了一位修炼得道者的形象。他忘却了自己学道的年限,只是觉得啸歌与风月都是前世的缘分,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一句更是将这种境界发挥到了极致,仿佛他已经成为了人间的自在仙人。这首诗充满了对道家哲学的理解
【注释】 李伯纪:人名,即李公义;丞相:官名,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尊称;明主:英明的君主;唯公望最隆:只有您的威望最高;召周:指汉文帝时召见的贾谊。贾谊曾向汉文帝建议“改正朔、易服色”,文帝没有采纳;李郭:指李斯、李光;本心同:本来的想法相同;升天药:长生不老之药;济世功: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业;薰风歌吹咽,泪尽古城东:形容诗人悲痛欲绝的样子。 【赏析】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李伯纪是南宋末年的名臣,他一生为国为民,深得民心。在南宋灭亡之际,李伯纪被元军所捕,但他毫不畏惧,坚持抗元,最终壮烈牺牲。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千古,被誉为“忠臣”。 这首诗就是对李伯纪的挽歌,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苍苍安可料,旧德奄重泉。 注释:天地苍茫,如何能料到,我的老臣已长眠于地下。 赏析:这里用了一个“苍苍”来形容天地
诗句翻译 1 “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长安(古时都城)有上百万户人家。御水(指皇宫中的河流),每天向东流去。 2. “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在御水的河面上漂浮着红色的树叶,你却独自得到了好的诗句。 3. “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你再次写下了脱落的树叶,并投入了宫中。 4. “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深宫里有成千上万的人,那片红叶最终回到了韩氏的家中。 5. “出宫三千人
诗句解析与注释: - 山居洞前得杜鹃花走笔偶成:在山中居所洞口发现了杜鹃花,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杜鹃花因其独特的红色而在文学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爱情、别离等。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某种情感的抒发或对某种境界的探索。 - 桂中筹策知无暇,洞里□花别有珍:桂州(今广西桂林)的战略策略已制定完毕,无需再次讨论;但山洞里的杜鹃花却显得格外珍贵。这里的“□”可能是杜鹃花的一个雅称
古木笼烟半锁空,高台隐隐翠微中。 身安不羡三公贵,宁与渔樵卒岁同。
刀兵劫海苦漫漫,原野遗骸葬若干。 尽大地人须荐取,眼睛突出髑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