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鶠
【注释】 浅浅红颧(quán):指花瓣。黄筌画花,工致细腻,色彩艳丽,是五代时最有名的画家之一。这首诗是作者观黄筌的花后所作。 何人:谁。春:春天。面:脸。 【赏析】 此诗以“春风”为题,写花的姿容和蜂儿对它的钟爱。 首句描写了一幅盛开的花朵。“浅浅”是形容颜色浅淡,“红”是花朵的颜色。“腮”(xiá),花萼。第二句写花枝斜展、叶片低垂。第三句说是谁给这朵花儿涂上了一层春风般的红晕
街头未易著清香,折取萧萧满把黄。 归去乞钱烦里社,买糕沽酒作重阳。 注释: 街头难觅清香,只折得满把黄色的蒿草。 回到家乡向村里人借钱购买食物,准备庆祝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歌。首句写重阳节当天街头难以见到清香,只能折来黄蒿草插在头上。第二句写回家后向村中邻居借点钱购买糕点和美酒,以庆祝重阳节。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重阳节风俗的喜爱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霜落石林江气清,隔江犹见暮山横。 霜降之后,山林间一片清冷。隔着江面,还能看见远处的山峦,在傍晚的斜阳映照下显得格外苍茫。 个中只欠崔夫子,满帽秋风信马行。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仿佛缺了一位名叫崔的文人。满头落叶随风飘扬,他骑马而行在这秋日的风中,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注释: - “霜落”:形容天气寒冷,霜已经融化。 - “石林江”:指的是长江。长江两岸的岩石林立,江水清澈。 - “暮山”
释义: 门前的秋草已经长高,遮盖了鞋袜,以至于连一个人也没有。偶尔传来稀疏竹叶上滴落的雨声,淡淡的轻烟仿佛隔不断那疏疏的花朵。 注释: 1. 秋草:秋天的草。 2. 没靴(mò ǒu):覆盖。 3. 离离:形容稀疏而细长的样子。 4. 疏竹:稀疏的竹子。 5. 时闻:偶尔听到。 6. 淡淡:形容烟雾、轻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通过写景抒发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二首 空山病夫泪尽情,荆榛遮途掩樵居。 皮公自怜身美处,夜灯茅屋著书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小人物形象。诗中的主角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平凡之人,他因年老体弱而无法承担繁重的劳作,只能在山中孤独地生活,生活状态显得十分艰难。然而,诗人并没有对这位小人物表示同情,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描绘了他的处境,这种态度让人深感诗人的冷漠与淡然。
注释:虽然我已经年老苍老,但是看到了新鲜的花。更在黄生的画下,我看到了整个剑南的春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观黄筌画花之作。王维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黄筌画艺的高度赞赏。他不仅赞美了黄筌的画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桃花:这里指代春天的花朵。 残月迷春晓,桃花怯夜寒。 残月:即农历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晦日或月末。 迷春晓:迷蒙的春光在黎明时分。 桃花:指桃树上盛开的花朵。 怯夜寒:害怕夜晚的寒冷。 何人未妆洗,先傍玉阑干。 何人:谁。 未妆洗:没有梳妆打扮。 傍:挨着。 玉阑干:玉石栏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描写桃花、残月和玉阑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莫愁微雨落轻云,十里长亭未垫巾。 莫愁是指对妻子的思念,这里指诗人的妻子。微雨落轻云,形容细雨纷纷而下,云雾缭绕的景象。 流水小桥山下路,马头无处不逢春。 流水小桥山下路,指的是诗人沿着山脚下的小溪行走,溪水中流淌着清澈的溪水,两岸绿柳依依。 马头无处不逢春,这里的“马头”可能是指马匹或者驿站,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无论是在野外还是驿站都能闻到春天的气息。 注释:莫愁、微雨落轻云
【注释】 岑:山。舣舟见:指停船观看。 野思:野趣,即野外情趣。桥:这里指渡口上的桥梁。生:产生。 尽:完,指船行完了。回:转。兰棹:香草制成的船桨,这里指代船。归鞍:回家的马鞍子。 【赏析】 《湖上联句》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湖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遥岑舣舟见”,意思是说,远远地看见山上的山峰排列整齐,停船观赏
【注释】 题绩溪雪峰楼:题写在绩溪县雪峰楼上面的诗。雪峰:在安徽宣城市绩溪县西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译文: 题写在最高处的诗句,不为他人所见。 记得今天胜过往年的景色,山色明亮松树挂满白雪,山间的寒冷让人感觉更加清新宜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的山峦景象,通过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展现了雪后山林的壮丽风光。同时,诗人通过对“雪”和“松”这两种元素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