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鶠
绩溪道中三首 山口含糊半吐云,林头时见绿纷纷。何人解作孤鸾啸,呼取凉风入帽裙。 注释与赏析 - 诗句原文: 山口含糊半吐云,林头时见绿纷纷。何人解作孤鸾啸,呼取凉风入帽裙。 - 译文: 在山口处,云雾缭绕,仿佛半吐的白云。而在树林的尽头,常能看到绿意盎然的景致。谁能理解这如同孤鸾般的清高之音,请将其引入我的帽子和裙子中。 - 关键词解析: - 山口含糊半吐云:描述山口的景象,朦胧而富有诗意。
绩溪道中三首 摐摐名木列千兵,风雨斜来卷旆旌。 愁倚寺门南下望,水烟不见小桥横。 注释: 摐摐:形容树木挺拔,如军队般排列整齐。 名木:指高大的树木。 列千兵:像千军万马一般。 风雨斜来卷旆旌:风雨倾斜而来,旗子随风飘扬。旆旌,古代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 愁倚寺门:在寺庙门口忧愁地站着。 南下望:向南望去。 水烟:水汽与雾气交织成的烟雾。 不见:看不见。 译文:
去年白玉花,结子深林间。 小憩藉清影,低颦啄微酸。 故人不复见,春事今已阑。 绕树寻履迹,空馀土花斑。 注释: 1. 去年白玉花:去年的白玉兰花。 2. 结子深林间:在深深的树林里结出果实。 3. 小憩藉清影:休息的时候倚靠在明亮的树影下。 4. 低颦啄微酸:低头吃食时发出细微的咀嚼声。 5. 故人不复见:老朋友已经不在身边了。 6. 今已阑: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 7. 绕树寻履迹
【注释】: 婆娑:摇曳,舞动。百千:指众多。残菊:凋谢的菊花。横枝:斜插在枝上。山园:指隐逸之地。风波:喻指政治上的变故。野人:隐居的人。 【赏析】: 这首七律写诗人退隐田园后的生活乐趣和心境。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抒情,尾联写意。 “晚禽噪竹百千翅,残菊横枝三两花。”起句点“园”,以百千鸟声、三两残菊烘托出山园的静谧。百千鸟声是声音;而三、二句中的“残菊”和“横枝”则是视觉形象
“我如秋蝶未忘情,对此寒花叹此生”译为: 如同秋天的蝴蝶未能忘记旧情,我看着这寒冷中的花朵感叹自己的人生。 “常愧老来亲拄杖,看花不似蝶身轻”译为: 常常因为年老而依靠拐杖前行感到惭愧,观赏花朵时感觉并不如蝴蝶轻盈自在。 注释与赏析: 1. “秋蝶”:这里比喻诗人自己像一只秋天的蝴蝶,虽然已经衰老但心中仍然怀揣着对往昔爱情的怀念之情。 2. “寒花”:指在严寒中开放的花朵
【赏析】 “潜心斋”,意指专心致志于某件事。此诗首联写闭门静坐,潜心斋心的情景。 颔联两句为全篇点睛之笔。诗人以“余香”喻书卷,言其香气袅袅;而以“凉幔”喻书卷,言其如帷幄般清凉。 颈联两句用典,言前人已叹自己不死,其著作流传至今。尾联两句写自己时时汲取书中精华,一一探究深奥之处。尾联两句写自己时常温习书中精华,逐一探索其中的微远之意。尾联两句写自己时常翻阅书中精彩之处,深入探讨其中微妙之处
第一首 屯云塞望蔚青林,刻雪停空立皓禽。 南渡长淮才一水,令人便起五湖心。 注释: 屯云:指山峦重叠的云海。塞望:指在边塞远望。蔚青林: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树林。刻:指积雪凝结成冰。停:指停留。空:指天空。皓禽:白色的鸟。 南渡:指南渡江。长淮:指长江。才一水:仅一条江水。五湖:即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五大湖泊,合称五湖。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站在高处眺望江南景色时的心情
【解析】 1. 仙子衣裳云不染,天人颜色玉无瑕。 译文:仙女的衣裳如云朵,不沾尘世的尘埃;神仙的容颜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 赏析:“仙子”指仙女,“衣裳”即衣裳,“云不染”“天人”、“颜色”都是修饰词。 2. 月寒桂树犹藏魄,海冻珊瑚未放芽。 译文:月光寒冷桂花树还藏着花蕾,海水冰冻珊瑚还未发芽。 赏析:“月寒桂树”即月色寒冷,“桂树”即桂花,“犹藏”“海冻”是修饰词,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答案】
以下是对李白的《诗二首》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歌解读: - 第一句“记得诗狂欲发时”中,“诗狂”指诗人极度放纵于诗歌创作之中,“欲发时”意味着在灵感到来之时。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渴望与激情。 - 第二句“鄱阳湖里月明知”描绘了诗人在鄱阳湖边,面对明月时的心境。湖水与月亮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2. 译文对照: - “无人为觅桓伊笛”翻译为“无人寻觅那吹笛之声”
注释:这海棠就像华清宫的仙女刚刚洗过澡出来,她那娇好的红肤被碧色的薄纱斜掩着。即使让桃李等百花树木都能说话,也比不过这海棠娇妍得无法比拟啊! 赏析:此诗为咏物诗,以海棠花喻美人。全诗以海棠拟人化,赋予其人格与情感,并巧妙地将海棠比作华清宫的美女,赞美了海棠之美。首句写海棠初露红颜,“出浴”指刚从水中出来,“初”字表明是春天刚来的时候,“便教桃李能言语”,以桃李之能言,反衬海棠之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