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协
【注释】罨画溪:在江西上饶县。 罨画:即罨画山,位于上饶市西南,是一处名胜风景区。 远近知:远近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 水光花影:指水面反射的月光和花影。 巧相宜:互相配合,十分适宜。 斓斑:这里形容色彩斑斓,美丽如旧。 【赏析】 这是一首游罨画溪的诗。罨画溪在江西上饶县,是一处风光秀丽的名胜风景区。诗人游赏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七律,表达了对罨画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罨画声名远近知
游罨画溪 春去无踪绿满堤,空移征棹过涟漪。 自惊朱墨抽身晚,不及青红倒影时。 注释: 游罨画溪:游赏罨画溪。罨画溪:指浙江杭州西湖的一处名胜,风景优美,是游客游览的地方,这里用“罨画”代指罨画溪。 译文: 春天过去没有踪迹,只见绿树满堤岸,只有空荡荡的船桨在湖中划过涟漪。 自己感到惊讶的是,已经来不及像朱砂、墨水一样抽出身来,赶不上那水中青莲、红花倒映在水中的美好时刻了。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落尽庭花日未西”,意思是庭院里的花已经凋谢了,太阳还没有落下;“栩栩”的意思是活泼有生气的样子,“为谁”就是为谁而活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庭中的花朵凋谢了,太阳也快下山了,那些枝头间的蝴蝶却依然在欢快地飞舞着,为谁而活着呢?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蝶比作人,形象生动
注释: 清富庵:一座清静富裕的寺院。 一衲缠身便有馀:意思是说,和尚身上穿着的一件衣服(即袈裟),就足以使他感到满足,有余剩了。 乱山深处卜幽居:在杂乱的群山之中找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居住下来。 物物皆呈露:指所有的一切都显露出来了,包括人世间的是非、善恶等。 金多得似无:形容财富极多,但似乎没有多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游览寺庙时所写。首句“一衲缠身便有馀”,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和尚的形象
注释: 1. 薝卜林:一种植物名,这里指一种树木。 2. 可人浓翠护微黄:形容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绿色浓郁,黄色微显。 3. 宝树森森自着行:比喻树木高大、茂盛,如同行走的仙人一样。 4. 居士饭馀无一事:指诗人饭后无事,悠然自得。 5. 坐来还印寂然香:形容诗人坐在这棵树下,周围环境安静,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大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罨画溪:在今浙江杭州西南。运斤:砍伐树木。东君:春神。绿遍:指柳条长满。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此时诗人流落到江南,在杭州隐居。诗中描绘了罨画溪的美景。前两句“罨画溪头事已空,桑条都逐运斤风”,意思是罨画溪边已经没有人迹,只有桑树被砍伐殆尽。后两句“东君绿遍当时岸,只欠低垂照水红”,意思是东君(春风)把柳树吹绿了岸边,但是缺少了垂柳的红色
【注释】 零陵郡:即今湖南零陵县。治:指太守的官署。环翠亭:在零陵城西,相传唐代刺史韦应物曾作《零陵春望》诗于此。铃索:指官吏所执的响铃。讼牒:指诉讼公文。雨馀:雨后。竞扶犁:争先种庄稼。扶犁,扶犁而耕田。山鸟:山中鸟类。啼:鸣叫。 【赏析】 零陵郡治环翠亭,在零陵城西,是古代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刺史韦应物曾在这里写有《零陵春望》诗,描写了零陵的美丽景色。
荻华渚 摇摇小渚荻初成,远意浑疑接洞庭。 准拟秋来看积雪,更和风雨醉时听。 译文: 摇曳的小洲上的芦苇刚刚长出,远方的景色让人感到疑惑,好像与洞庭相连。 我原本打算秋天去赏雪景,但现在却想趁着风雨的醉意,去欣赏荻花盛开的景象。 赏析: 首句“摇摇小渚荻初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小洲上的芦苇刚刚长出,摇曳生姿;荻花初开,清新脱俗,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同时
注释: 凝香径:指香气弥漫的小路,也指芳香四溢的地方。 白葛乌纱一径长,心清草木自成香。 白葛布和乌纱帽,一条小路上。 内心清净,草木自然芬芳; 何须炉里烟成缕,不用衣间紫作囊。 不需要用香炉中的烟来熏染,不需要把紫色做成袋子装在衣服里面
注释:清冷的泉水滋润着秋天的菊花,采摘来可供九月佳节饮用。为了乞求这清晨的瓶中露水,它不是独独只有南阳人能享受到的长寿之饮。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写的。九日为重阳节,古人有折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此诗前二句写景,后两句写意。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高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