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性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今朝四月初一,万像难逃影质。 马祖升堂,百丈卷席。 秘魔擎叉,鲁祖面壁。 唤驴作马,虾跳不出。 麒麟一角尖,乌龟三眼赤。 注释和赏析: 1. 今朝四月初一: - 注释:今天的日期,通常指的是农历的四月初一。 - 赏析:这里可能是引用佛教中的某些日子来象征特定的修行或禅修时刻。 2. 万像难逃影质: - 注释:所有事物都难以逃脱它们的影子和本质。 - 赏析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以表达对友人去世的悼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去世的哀悼和思念之情。首句“息庵去世肉犹暖”描绘了朋友离世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悲伤;次句“五逆还它五逆儿”则表示自己无法接受朋友的离去,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第三句“海涌峰头行正令”暗示着朋友在世时正直的行为,令人敬佩;末句“白拈谁敢觅便宜”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九十三:十五日,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月中仙桂和根拔,月中有桂花树,月中仙桂即指桂花;海底泥牛,指鲸鱼。角牵,鲸鱼有触须,形状像牛角,所以称“牛牵”。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月宫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美景的怀念。 诗中通过描绘月宫中仙桂、海底泥牛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高远飘渺的境界。诗人以月中的仙桂和海底的泥牛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
注释:八方的正眼在头顶,顶门打开,能悟到万事万物皆有善缘。要认识九旬修行者行道之处,那里依然有薰风自南来。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诗。首句“八还正眼顶门开”,是颂佛教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顶门开,就是佛性开,一切皆为佛性所现。第二句“悟得门门有善财”,悟到佛性,便知万法皆空,但万法皆是妙法。“善财”是佛教中的一种财富,喻指众生的本性本具的智慧与福德,也是佛性的表现。第三句“要识九旬行道处”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离四句,绝百非。 - 解释: “离四句”意指远离世俗的纷扰与杂言。 - 注释: 这里的“四句”可能指的是某种固定的或传统的表达方式或言辞。而“绝百非”则表示摒弃所有非正统或不合时宜的言论。 2.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解释: 一旦说出的话,就像驷马一样难以回头。 - 注释: “驷马”常用来比喻行动迅速且无法挽回的事物。这句话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和不可逆转性。 3.
【注释】 兔马有角:比喻人,指聪明的人。 牛羊无角:比喻蠢笨的人。 道著:说,讲。 拈得鼻孔还失却:比喻只抓住一点,而忽视了事物的整体。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 这首诗用兔子和马、牛羊的角作比,说明聪明人与愚笨人的区别。聪明人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不会因小失大;而愚笨人往往只见皮毛,看不到本质。最后一句“拈得鼻孔还失却”是说,抓住一点就忘了另一点,也是形容愚笨之人的特点。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岁尽年穷,无可不可。 - 解释: 在一年的尽头,生活似乎变得既无追求也无阻碍。 - 译文: 岁月走到了尽头,一切都变得无法把握和选择。 2. 烹露地牛,烧榾柮火。 - 解释: 用地上的牛烹煮食物,使用柴火来烹饪。 - 译文: 用地上的牛来烹煮食物,用柴火来烹饪。 3. 野菜只添一箸油,满钵和罗唯一饱。 - 解释: 简单的野菜只需要一筷子的油,就能让整个碗都充满香气。
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八十 一人道有一人无,正令全提肘后符。 昨夜虚空开口笑,石人吞却洞庭湖。 注释: 1. 一人道有一人无 - 这句话表达了对存在和虚无的哲学思考。“一人”通常指代一个人或者一种状态,而“有一人”意味着这种状态或人物是真实的、存在的;“无”则表示不存在、虚幻。整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有人的存在,但也存在无人的情况,强调了存在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2. 正令全提肘后符 -
【注释】 春雨如膏:春雨像油脂一样润泽大地。 春云如鹤:春云像仙鹤一样飘逸。 客从天外来:客人如同天上的神仙降临人间。 魔王脚:魔王的脚下,即指魔王的势力范围。 阃外威权:阃,门槛;阃外,指家门之外。威权,权势。 麒麟一角: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一角,比喻权势的一部分。 转身一拶验来端:转身一转就能考验出真相。拶,同“转”,转动、转动的意思。来端,即验证。 外道天魔俱胆落:外道
注释: 春山青,春水绿。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春天的水也是绿色的。 春雨蒙蒙,春花簇簇。 春雨细细密密地落下,春天的花儿盛开着簇簇拥拥。 春光满目画难成,春风万里何拘束。 眼前的春色美得难以用画笔画出来,那浩渺的春光仿佛无边无际。 肥马辘辘,瘦马辘辘。 肥壮的马儿在奔跑,瘦弱的马儿也在奔跑。 日逐忙忙等闲过,些儿毒气谁轻触。 太阳每天忙碌地转动,那些有害的空气我们又怎么能轻易去碰触?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