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注释】 丹霞:指山石,因红霞映在山峰之上而得名。 誧法:梵语“曼荼罗”的音译。这里指佛经中描绘佛陀形象的各种图画。 新构:重新建造。 侵云表:高过云霄。 桂月:月亮的别名。 松风:指松林中的清风。 玉烛:比喻贤能之人。 应时:顺应时代。 般阳道: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弟弟新建的暖堂而作,以颂扬之词。首句写暖堂的高大壮观和气势不凡
【注释】 退居:退居林下,即隐居。二偈:指二首诗歌,这里指《示预知》和《示环中》。预环:即预知,这里指预知子。振网维:织渔网。誵讹(zhuó é):音译之误。万种:无数。脱然:形容超然物外,无牵无挂。坐观明月照琉璃:坐在石上观看月光照耀的玻璃珠。琉璃:古代一种颜色鲜艳的矿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退隐后对两个禅者所作的两首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无牵无挂的思想感情。 “十年同此振网维
【注】 寄度兄道友:指作者寄信给道友。 寂照含虚:寂静的照耀包含着虚空。含虚,包容虚无。 未兆身:没有形体。兆,征兆、痕迹;这里指形体。 翛然:超脱的样子。 那与物为邻:不依附于任何事物。 风月霜威重:比喻世事变化莫测。 枯木花芳不犯春:枯萎的树木和花朵在春天里仍然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绝句。首二句“寂照含虚未兆身,翛然那与物为邻”,意思是说寂静中包含着空虚,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物质形象
【注释】 静上人:僧名。病:生病。偈:即“偈颂”,是佛教的一种文体,每句七个字或十个字不等,用韵文形式表达一种教义或道理。贻(yí):赠送。借问:询问。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是说火、风、地、水这四种元素合在一起,形成了人的躯体。第二句是说人的躯体就像晴朗的天空中的一点尘埃。第三四句是说,要问你这种病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谁成了你的病人呢?这里作者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疾病的看法。
诗句原文: 应现宰官人不识, 栖心祖域道情腴。 不怜金印大如斗, 自贵衣中无价珠。 注释解析: - 应现宰官人不识:意为那些现任的宰官们并不认识真正的道行和境界。 - 栖心祖域道情腴:表明作者的内心世界与追求,即他致力于探索和修行,以道情充实自己的内心。 - 不怜金印大如斗,自贵衣中无价珠:表示作者不羡慕那些金银财宝,因为他深知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价值
译文 皎洁的月亮洒满千嶂,冷峻的景象令人感到清寒。泥牛缓缓地走出云烟缭绕的地方。 玄徒若问西来意,直指胞胎未具前。 注释 1. 《送升长老住大乘》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升长老住持大乘寺的敬意和祝福。 2. 皎月流辉千嶂冷: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山万壑,使得它们显得更加寒冷清冷。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水画面,月光如水一般流淌在群山之间,给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3.
【注释】 百丈:指寺庙。轻卷:轻轻展开。重归故国:回到故乡。顿使:突然使得。云堂:指高高的天,云朵聚集的所在。三伏:夏至后的三个时期,即小暑、大暑和立秋。哭天忽尔变清秋:突然使得天变得像秋天一样晴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朋友俊化主回乡而作,表达了对朋友归乡的祝福之情。 首句“昔年百丈曾轻卷”,回忆了朋友在寺院中修行的情景。百丈:指寺庙。轻卷:轻轻展开,形容佛经的厚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谢安抚张学士惠茸毡 虚室更深冷不眠,翛翛孤坐几经年。 昨宵又觉还耽睡,元是新铺白玉毡。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张学士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 首句“虚室更深冷不眠”,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独坐书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 颔联“翛翛孤坐几经年”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孤独地坐在书房中度过漫长的时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昨宵又觉还耽睡
注释: 1. 因禅人发明以颂示之:因为和尚的发明,所以写下这首诗来向他展示。 2. 水阔云深古路赊:水天一色,云影飘渺,古道悠远而漫长。 3. 五湖禅侣共同家:五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的和尚们是一家人。 4. 夜来喜得真消息:夜晚传来了好消息。 5. 无影林中圬木花:像无影一样,在森林中劳作的木匠花匠,他的木屑已经清扫干净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月皎渔舟瑞气旋,芦花深处夜涛寒。 - 注释:"月皎"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渔舟"是渔船,"瑞气旋"可能指月亮周围的祥和之气。"芦花深处"可能是指深在芦苇丛中的水边或湖边。"夜涛寒"则描述夜晚的波涛给人带来的寒冷感觉。 - 译文:明月照耀下,渔船摇曳生辉,四周被芦花环绕的深处,波涛汹涌让人感到寒冷。 2. 可怜无限垂丝者,随例忙忙失钓竿。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