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从思想情感,运用的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本题要求对“送静上人”这一句诗进行赏析,这是一道综合试题,既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情感,也考查了诗歌的艺术手法。“本自圆成不在言”,意谓:本来圆满的佛性用不着多言。“泥牛耕地”比喻修行人的功夫浅薄,就像耕田时用泥塑的牛,犁过之后便把泥土抛到一边,没有留下痕迹
酬寂道人 言前无句拟何伸,妙语玄谈眼里尘。 一邑毗耶金粟众,想应翻笑住山人。 注释翻译: 酬寂道人 酬:感谢。寂:静寂、沉默。 言前:在言语之前。 无句拟何伸:没有话语可以表达出来。 妙语玄谈:美妙的言辞和深邃的谈话。眼里尘:眼睛里的尘埃。 一邑毗耶金粟众:一个地区有众多金粟色的僧侣。 想应翻笑住山人:他们应该会嘲笑住在这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寂道人态度的诗歌
【注释】 和正可知藏适轩:知道如何能得心安处。适轩新开非华饰,为爱清凉消暑湿:“轩”指窗、门等通风透光的房屋。“适”即适宜的意思。“非华饰"是说不是华丽的外表装饰。轩虽新,但不是为了装点而开,而是因“适”。因为“适”,所以“轩”才“新开”。这里以“适轩”比喻人的心灵应如轩那样,不为物欲所累,不为世俗所染。为爱清凉消暑湿:为了喜爱凉爽,消除夏季的湿热。 景象千般何处来,尘埃一点应难入
注释: 生活所需,全部都已用完,连锥子都没有留给子孙。 一甩袖子,就辞别青嶂而去,飘然返回了白云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王汝弼宣教时所写。前两句写诗人生活的艰辛,后两句写诗人的潇洒从容。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闲居 回途玉马休相伴,背角泥牛莫下鞭。 多谢乾坤垂覆载,闲云芳草姿情眠。 注释: 1. 回途:回到原来的路途,这里指回家的路。 2. 玉马:形容骏马,通常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 3. 背角泥牛:形容笨拙的牛。这里的“背角”指的是牛的后背,而“泥牛”则形象地描绘了牛的愚钝。 4. 垂覆载:意思是大地承载着万物,也暗示着对天地万物的包容。 5. 闲云芳草:指自然景物,闲适自在、生机勃勃的景象。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道考核理解类默写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的突破口在“佛祖位中留不住”,句中关键词有“佛祖位中”“留不住”。 【答案】 ①文星:即金星。古人把天空分为二十八宿,其中东方青龙星座为左角,西方白虎星座为右角,两角之间为天阙,故称“文星”。②百城:遍地城镇。③琉璃殿:指皇宫。④“绿苔”句:意谓佛祖的宝座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因此,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内容以及表达技巧来分析。 【答案】 译文:飞花在暖日中轻轻相送,烈焰需要作者的通达才能点燃。你面见我时,不用多说就能了解我的心意,丹山万里,风也像你一样。 注释:飞花:飘零如花的花瓣。轻相送:轻轻地送别。须凭作者通:只有作者才能使烈焰燃烧起来。觌面:当面,即面对面。不劳:不必,用不着。伸语路:伸开话匣子说话。丹山:指仙境。事同风:事情与风一般
谢蒙城善友惠米 客人来到蒙城有信归,殷勤惠米助晨炊。 老僧钵满慵相唤,长者恩深祇自知。 粒粒圆成难著会,明明嚼碎更何疑。 赵州遗语诚非谬,一饱元来忘百饥。 译文: 客人来到蒙城有信回来,殷勤地送米帮助煮饭。 老和尚钵满不愿相邀,长者恩德深厚只自己知道。 每一粒粮食都做成了圆满的粥,明明嚼碎更不会怀疑。 赵州和尚的教诲确实不是错,吃饱之后就会忘记饥饿的痛苦。 注释: 1. 客到蒙城有信归
注释: 自宗:自宗派,指禅宗。 空劫:佛教语,意指劫运的空幻。 无依守:没有依靠。 佛祖:佛陀。 九年面壁太多端:面壁九年,即达摩面壁九年,是印度高僧达摩到中国传经布道的事迹。那堪:哪里值得。 分妍丑:分辨美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禅学和美学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对世界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启迪
注释: 海际烟收欲暮天,扁舟轻泛出芦湾。 丝纶夜掷清波里,晓得金鳞不犯竿。 译文: 海际烟雾消散,天边夕阳西下,扁舟轻快地穿过芦苇的港湾。 晚上将丝线抛入清澈的水中,知道鱼儿不会碰到渔竿。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渔者在傍晚时出海捕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海际、夕阳、芦湾等自然景物,以及扁舟轻泛、丝纶夜掷等动作,生动地刻画了渔者的形象和捕鱼的过程,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同情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