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卿
【解析】 此诗写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春,诗人奉和玄宗时人李峤《奉和望同泰寺浮图诗》,即景生情。 第一联“朝光正晃朗,涌塔标千丈。”写日出时分,阳光照在塔上,使塔的轮廓显得格外高大。这一句是写太阳初升时的光辉,突出塔高的特点。 第二联“仪凤异灵乌,金盘代仙掌。”写朝阳初升之时,佛寺中的金盘映着太阳的光,好像仙界的仙人所持的玉盘一样。这里以仪凤、灵乌比喻金盘,以仙掌比玉盘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空庭高楼月, 非复三五圆。 何须照床里, 终是一人眠。 ``` 注释 - 空庭高楼月:指的是在空旷的庭院中,高楼上的月光。 - 非复三五圆:不再是原本月亮圆时的样子。 - 何须照床里:不需要照亮床铺里的人们。 - 终是一人眠:最终只有一个人睡在那里。 赏析 王台卿的《荡妇高楼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夜幕画面。首句“空庭高楼月”
【注释】 飘飘:轻盈飘浮的样子。亭亭:直立的样子。盖:遮盖物,此指树叶、树影之类的东西。熟看:仔细观察。高楼:高高的楼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水中楼阁倒影的绝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中楼阁的影子。 前两句写楼阁影子在水上轻飘飘地浮动,亭亭玉立,仿佛是一片树叶或者一顶小伞,随风漂浮。第三句则是对前面景物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描写,“熟”字用得妙极了,它既表明了诗人观察仔细的程度
历览周仁智,登临欢豫多。 穿渠引金谷,辟道出铜驼。 长桥时跨水,曲阁乍临波。 岩风生竹树,池香出芰荷。 石幽衔细草,林末度横柯。 注释: 1. 历览周仁智:指的是周仁智的才华和智慧。 2. 登临欢豫多:形容登上高处后,心情愉悦而快乐。 3. 穿渠引金谷:指的是通过挖掘渠道将水流引导到金谷地区。 4. 辟道出铜驼:开辟道路,使得从铜驼地区通行更加便利。 5. 长桥时跨水:长桥常常跨越水面。 6.
【注释】南浦:泛指水边或渡口。 【赏析】此诗是《同萧治中十咏二首》之二,描写了别后相思之情。 “敛容送君别”,写女子在送别时的神情和动作。“一敛无开时”,写她敛容而目不转睛地送别的情景。“只应待相见,还将笑解眉”句,写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丽,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真挚态度
【注释】 一旦:突然。 一旦被头痛(一作“一旦头痛”), 避头还着床: 即指头痛欲死时仍想躺着休息。 自无亲伴侣,谁当给水浆: 我既没有亲人做伴,谁能给我喝上水和吃上饭? 匍匐入山院,正逢虎与狼: 我蜷缩着身子进入深山的院子,恰巧碰上了老虎和狼。 对虎低头啼,垂泪泪千行: 面对老虎,我吓得低下头来哭泣,泪水像江河似的流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一个因患重病而卧床不起的病人
【注释】 玉云:指仙女。初度,即出生。金风:《诗经》中有“秋风萧瑟”之句,这里借喻秋风。疑魄:指魂魄。上阳台:指巫山神女居住的阳台,传说为楚王所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云歌》,写巫山神女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全诗以神话形式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相会和别离,充满了浪漫气息。 首句点出“云”,次句用“送影”来写“云”,形象地写出了云的变幻多姿。第三句“全生疑魄暗”一句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做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回答。注意是逐句的,而不是简单的摘录诗句。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一首长篇叙事诗,内容取材于东汉末年的一个真实故事。这首诗描写一个男子在去长安赶考途中,在道边偶遇美丽的采桑女,两人一见钟情,相约定下百年之好,但男子到京城后即遭变故,女子伤心欲绝,泪洒路边
高轩临不测,清江穷广深。 天边生岸影,水上结云阴。 风来白华起,潮满黄沙沈。
飘飘似云度,亭亭如盖浮。 熟看波不动,还是映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