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谟
诗句原文 暖枕便衰老,尤宜雪夜吟。 邯郸官道上,谁识吕公心。 译文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感受到暖枕带给自己的安慰与舒适,以及他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赏析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通过对比“温暖”与“衰老”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体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注释】 蕲州:今湖北蕲春。青原山:在江西吉安境内。淮船:古代以淮河为主要航道的船只。月华:指船上的月光。湖口:泛指鄱阳湖口,在今江西都昌县。雪浪:形容水面上像雪一样洁白,浪花飞卷。蕲阳:今湖北蕲春县。长萱花:指春天的野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蕲州知州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青原山下客思家”,点出诗人的行役之地,也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等,最后指出其效果。注意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乱定看图画,几处楼台几曲村”。 第一句“忆昨蓬壶鳌戏翻”,诗人回忆过去蓬莱仙岛的奇景,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也表达了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卢敖入海澹忘言”,诗人以《列子·汤问》中卢敖的故事为引子
软履蒙佳贶,平原客未知。 下邳圯上去,长有一编书。 注释翻译: - 软履蒙佳贶(赠送的暖枕柔软舒适):赠送的暖枕质地柔软且舒适。 - 平原客未知(平原之人对此尚属陌生):平原的人对这些并不熟悉。 - 下邳圯(Yī)上去(圯上):指的是在古地名下邳的圯上(即今江苏沛县)。 - 长有一编书:拥有很多书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诗中通过“软履”和“一编书”两个细节
诗句原文: 郦生风采故依然,奉母还乡鬓尚玄。 升堂喜见高都护,对酒应怀葛稚川。 译文注释: 1. 郦生(郦商),字长儒,东晋时人,曾任荆州刺史、梁州都督等职,以才干著称。他因母亲年老而辞官归家。 2. 奉母还乡:指郦商辞官回家侍奉老母。奉,侍奉;还,返回;乡,家乡;玄,黑色,此处指发色。 3. 高都护:指高欢,北齐开国皇帝。 4. 葛稚川:葛洪,字稚川,三国时期吴国人,著名医学家
注释: 江南的秋天景色,大雁南归。林木苍翠,山峦起伏,风过处草丛摇曳,树木轻颤。 公休日时,经常向北远眺,只见太行山中白云缭绕。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秋色,抒发作者对国家和家乡之情的诗歌。诗中以江南秋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注释: 秋林:秋天的树林。 本自萎:原本已经枯萎凋零了。 朔风劳尔怒:北风把树枝吹折,使得树叶纷纷落下。 客子:诗人自称。 赋:写诗。 无衣:无衣物可穿。 哀鸿:哀鸣的大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五言古诗。前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第一句“秋林本自萎”,描绘了秋天的树林原本就已枯萎凋零的场景,这里的“萎”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的样子
【注释】 次郊行韵:指《郊行即事》诗。 煮茗乐浓春:煮茶饮时,感到滋味浓郁如春天一样美好。 看山日日新:每天看山都是新的景色。 遥知独醒者:远望那些独自清醒的人,指那些超脱世俗、不随波逐流的人。 却是太平人:他们实际上是太平时代的人,因为只有在太平时代,人们才会真正感到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煮茗”、“看山”为题,通过观察和体察,写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煮茗乐浓春”
注释: 幽怀落泮池,古柏守朱户。 美人秀疏髯,望望隔烟雾。 怀泮池诸友:怀念在泮水边的朋友们。 泮池:古代学府的水池。 古柏:指泮水中的古树。 朱户:红色的门。这里指泮水边的门户。 美人:指泮水中的朋友。 秀疏髯:形容美发飘逸。 望望隔烟雾:望着远处的雾气。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泮水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幽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而“望望隔烟雾”则展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快阁修篁古木图 其一 老去张骞两鬓华,乘风曾记到天家。 回看粉壁千年树,还是银潢八月槎。 注释:我年岁已高(张骞:汉名将,出使西域),两鬓斑白如云,年轻时乘着风曾到达天上的宫阙。(粉壁:指宫中的壁画,“粉”是白色,“壁”是墙壁。)回头望去,那些粉白色的墙壁上长满了千年的树木,它们依然像银河中的星星一样闪耀。(银潢:天河,银河。)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前两句写诗人自己,后两句写历史人物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