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
诗句输出 新雨足时芳草绿,野棠开处鹁鸠鸣。 译文输出 当细雨刚刚降临大地时,原本枯黄的草地变得一片翠绿,野棠花开的地方传来了鹁鸠的啼鸣声。 注释 - 新雨足时:新的雨水滋润了大地,使原本枯黄的草地变得生机勃勃。 - 芳草绿:草儿在雨水的滋润下重新焕发出绿色的生机,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 - 野棠开处:野棠花在这个时节盛开,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色彩。 - 鹁鸠鸣声:鹁鸠是布谷鸟的一种
【注释】 寒食忆逝 其二三月清明风雨斜,江城花柳带人家。 春花落尽悲春去,尚有来春发旧花。 【赏析】 “三月清明风雨斜”一句为全诗总领。清明时节,风和日丽,雨润如酥。然而,在这样美好的气候里,诗人的心中却笼罩着一片阴影。原来,诗人在清明前一日,曾因与友人有矛盾而怀恨在心,愤然离去。清明时节,是人们怀念先人、扫墓祭祖的日子,而诗人却无心参与,他更关心的是那被贬谪的亲人,担心他们在异乡是否过得安适
【注释】 姑苏:今江苏苏州。棹歌:在船上唱的歌。吴越:古时吴国和越国,泛指江南地区。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杭州市,是钱塘江的一条重要支流。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游船经过吴越地区时的所见所感。 “水色连山青欲流”,水色与山色相映,使诗人想到那山青水绿的景色仿佛连成了一体。“连”字用得十分恰当,写出了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这一句写景,色彩鲜明,笔势酣畅。 “渔人终日掉轻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闻说隋家帝,于此建宫阙。" - 解释:听说隋炀帝在此建造了宫殿。 - 译文:据说隋炀帝曾在这里建造了宫殿。 - 注释:隋炀帝,即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因荒淫无道而被后世唾弃。 2. "种色玉钩斜,年年芳草发。" - 解释:种着颜色斑斓的玉钩斜树,每年春天都能看到新发的草地。 - 译文:种满了色彩斑斓的玉钩斜树,每年春天都会看到新发的草地。 -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小诗,诗人以广陵(今扬州)为背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慨和向往。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怅望遥天羡鸟归:怅望遥天羡慕鸟儿归来。怅望,意思是远望,怅望遥天,意味着远望着天边的景色。羡鸟归,羡慕鸟儿归来,可能是因为诗人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自己却无法像鸟儿一样翱翔。 2. 落云深处暑光微:落云深处暑气渐消,阳光变得微弱
【注释】姑苏:苏州的古称。棹歌(zhào gē):船上的歌辞,泛指舟行中的歌唱。转:指水势、水流的方向。枫桥:在苏州阊门外。径:小路。幽:幽静。人家:居民。树:树木。绿:指绿色。高楼:高大的住宅或楼台。水犀(xixi):传说中犀牛的一种,这里指山塘河上的船。秋:秋天。满:充满。山塘:即山塘街,在苏州市内。清:清香。到:到达。虎丘:在苏州西郊。 【赏析】
注释:一张破旧的书桌,书页上满是残存的文字,承载着旅人的思绪。一盏摇曳的灯火和悠扬的钟声,伴随着我度过这个静谧的夜晚。静静地看着江南六朝的历史遗迹,坐在这里直到维扬之夜的雨势越来越浓。 赏析:这首诗以“广陵杂咏”为题,诗人通过对广陵(今扬州)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一榻残书兼旅思”,诗人坐在一张破旧的书桌上,书页上满是残存的文字,承载着他的旅人思绪。他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注释】 检点游装问有无:检点,检查;游装,即行装、行李。 欲呼双鹿驾柴车:想叫两只鹿拉着柴车。 一椽傍水留新句:一根木头靠在水边,留下了一些新的诗句。 几担移家只旧书:用几担(担子)把家搬到了这里,留下的只是些旧书。 【赏析】 此诗为纪游诗,是诗人在游览广陵时写下的一首七绝。前四句写诗人游览广陵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则写诗人的离愁别绪。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语言朴实流畅
【注释】 越城歌:泛指吴地的歌曲。 越王城边春鸟吟,忽思美人歌舞心。 (1)越王城边:即吴王宫中的西施殿,在浙江绍兴市西南。 (2)春鸟吟:春天的鸟儿在歌唱。 (3)忽思:忽然想起。 (4)美人:指西施。 (5)歌舞心:指西施为吴王所宠爱,日夜歌舞娱乐的心肠。 一朝歌舞向吴国,水犀军散剑池深。 (1)一朝:一夕,一会儿。 (2)歌舞:歌舞娱乐。 (3)向吴国:到吴国去。吴国,指吴王夫差。
【注释】 1.钟山:指南京市南郊的紫金山,又名钟山。 2.霭:云雾。 3.凭楼:倚着高楼。 4.翠筱:青竹。 5.爽鸠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史记•殷本纪》说:“汤出,见野张网者(即猎人)四邻而捕,汤曰:‘是何鸟能以翼飞?’野张网者曰:‘吾得夏时薪焉。’”爽鸠氏即汤王。 6.川原鲜常在:指山川草木经常如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的七律诗,全诗以“望钟山”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