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分析其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手法,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最后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思量昨岁”一句,点明时间,昨天是七夕,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人们常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祈祷,祈求自己能像牛郎一样找到知心伴侣。“秣陵”为南京旧称,“此夕”指今天七夕
罗敷令 夏夜湖中访荷湖莲十里清人魄,香泛衣罗。 棹破烟波。 碧汉迢迢淡玉河。 清凉人在双峰底,翠景婆娑。 风月如何。 夜色平分月较多。 诗句释义: 1. 湖莲十里清人魄,香泛衣罗。 注释:荷花十里,香气弥漫,令人心神陶醉。 赏析:诗的开篇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荷花盛开,香气四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棹破烟波。 注释:划桨打破了平静的水面。 赏析:诗人划桨的动作仿佛打破了水面的宁静
这首诗的格式和风格都与常规的七言绝句不同,它更像是一首长篇赋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法曲献仙音 梁溪雨中七夕 2. 情以秋兼,事因时会,古说双星今度。 - 这是第一联,描述了一种情感与秋天、时机相结合的景象,古人有关于牛郎织女在秋天相聚的传说。 3. 淡月含烟,轻云披汉,河际贝宫琼户。 - 这是第二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景色,淡淡的月光、轻轻飘散的云朵
鹊桥仙 丁亥七夕 将秋尚夏,月娟云巧。 更湛碧、星河清渺。 女牛相别动经年,第未识、离踪多少。 凭栏拟听,鸾笙韵杳。 想又为、明朝秋早。 他时有分到瑶池,记问取、桥边乌鸟。 注释: 1. 丁亥:指农历的七月七日。 2. 鹊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之地。 3. 将秋尚夏:即将到来的秋天还像夏天一样。 4. 月娟云巧:月亮明亮而云彩精巧。 5. 湛碧:清澈的碧绿色。 6. 星河:银河。 7.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 晚眺:傍晚远眺。 闺秀王辰若:女子名。 碧际:天边,云层之上。 丹霞:红色山霞。 蒹葭句: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指思妇在梦中呼唤远方的亲人。 天涯路:指遥远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词是抒写怀人思归之情之作。上片起首二句写景,渲染一种暮色中眺望天际、思念远人的意境,“碧”字点出天气已晚,而“一片丹霞断竹来”则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余晖下,红彤彤的山霞映着竹梢
【注释】: 1.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 2. 钓鳌图:指画有巨鳌的图画。 3. 澄江:清澈的江河。 4. 鲈肥:指鱼肥大,常用来比喻官位高、俸禄厚。 5. 青山:形容山的颜色翠绿;也泛指山。 6. 白鸟:白色的鸟。这里指白鹭。 7. 琼作骨:以美玉为骨。这里指用白玉雕成骨头的样子。 8. 芰(jì):菱角。 9. 柳底矶边:指垂钓时站立的地方在柳树底下的河滩上。 10. 秋兔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夜出江口 - 注释:夜晚,从江口出来。 - 译文:夜色中,我在江边独自行走。 丛苇萧萧响,连樯尾尾行。 - 注释: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发出响声;船只连接在一起缓缓行驶。 - 译文: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发出响声;船帆相连,缓缓行进在江面上。 风来宿雁起,月上暮潮生。 - 注释:风吹过,停歇在江边的大雁被惊起;月亮升起,傍晚的潮水涌起。
诗句如下: 栖栖事行役, 四牡各西东。 此日双旌合, 他乡一醉同。 登临寻古寺, 摇落感秋风。 白雁怀江馆, 朱幡下渚宫。 山容浮紫翠, 林影乱青红。 报国心常切, 怀人话未穷。 赏析: 这首诗以南山寺宴集为题,诗人吴山通过描绘南山寺的景色、人物情感等元素,表达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依恋和眷恋之情。 首句“栖栖事行役,四牡各西东”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忙碌与无奈,四匹骏马各自向西东而去
清平乐 秋光如许,雁字排空去。十二阑干凝眺处,帘卷西山暮雨。 白沙翠竹柴门,落霞孤鹜江村。况是亭皋叶下,萧萧最怆吟魂。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色,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这美丽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赏析:此词写秋景,但着意刻画的并不是秋景本身。它所要表现的不是秋天特有的“凄风苦雨”(李清照《声声慢》),而是作者因时序更替而引起的感慨,因此,词人没有单纯摹写秋物,也没有描写秋色
【注释】 外列:指城外。 千区:即“千门”,指城门。 万载:犹言万年,形容帝王家世代长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张祜的《朝元观》。诗人以夸张手法描绘了长安城宏伟壮丽的景象,赞美唐玄宗皇帝的功业。诗中“外列千门”指长安城的城墙上,有成千上万座城门。“中藏万户”指皇宫内,宫殿楼阁众多,居住着成千上万的王公贵族和宫女。“外列千门”与“中藏万户”形成对比,更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每句七个字,共有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