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
《题郭巨逢金卷》是明朝王行创作的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为亲忘子亦堪怜” - 关键词解释:“为亲忘子”意味着为了亲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儿子,表现出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 诗句注释:这里的“亲”指的是自己的父母或家人,“子”则可能代指自己的儿子或其他家庭成员。 - 赏析背景:在古代社会,家庭关系极为重要,尤其是亲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常常需要做出重大的选择。王行通过这句诗
题画 清霜入林山叶赤,烱烱寒蟾照空碧。 千尺孤峰倚绛霄,俯仰乾坤一秋色。 高怀本与山水同,闲踪得伴渔樵翁。 纵谈不及尘世事,笑指天外南飞鸿。 披图景象看如此,双目顿令清似水。 欲凭粉墨写蓬瀛,更拂溪藤寻画史。 注释: 清霜入林:清晨的霜气飘落在树林中。 山叶赤:红彤彤的山叶。 烱烱(hǒu)寒蟾:明亮的月光。 绛霄:红色的天空。 乾坤:宇宙,天地之间。 高怀:高尚的情操。 闲踪:悠闲的足迹。
注释: 月下相逢缟袂寒,松枝清露湿烟鬟。 祇因翠羽能歌舞,留得春风满醉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夜图景。首句“月下相逢缟袂寒”,以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一位女子在月光下独自行走的情景。她身着缟衣,显得清冷而优雅。这里的“缟袂”指的是白色的衣袖,“寒”则表达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独。 第二句“松枝清露湿烟鬟”,则是对这位女子的进一步描绘。她走到了树林中,树枝上的露水滴滴答答,落在了她的发髻上
诗句: 高馆疏帘晚乍开,读书声里故人来。 译文: 高高的亭子旁疏松的帘幕刚刚打开,读书的声音中传来了老朋友的问候。 赏析: 此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温馨的读书场景。首句以“高馆”和“疏帘”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幽的氛围,而“晚乍开”则暗示着夜幕降临,灯火初上。第二句通过“读书声里故人来”,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知识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世界。这里的“故人”不仅指作者本人,也可能包括作者的亲朋好友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象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再进行赏析。 层空飞雪夜漫漫,独倚危阑向晓看。 层空:形容天空高远。飞雪夜漫漫:大雪纷纷飘落,夜深人静。独倚危阑向晓看:独自靠着栏杆望着天亮。“向”表动作方向,“晓”点明时间,“看”是动词。 纵使万山同一色,不妨孤嶂出高寒。 纵使:即使;万山同一色:群山都是一样的颜色;孤嶂:单独的山峰。出
注释: 春江钓艇图:春天的江上,我撑着小舟,垂钓于江心。 春日初长倦读书:春天到了,天气暖和,我懒得读书。 夕阳流水荡空虚:太阳渐渐落下,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但我的心却感到一种空虚。 扁舟聊复持竿去:我拿起钓鱼竿,准备到江边去。 意在青山不在鱼:虽然我很想钓到一条鱼,但我的心中更向往的是那青山,而非眼前的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江钓鱼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江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把握作者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诗句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篷”,此句写景。前两句是说,秋风送爽,白云千里,春水茫茫,万顷碧波,只有一叶孤舟在水上荡漾。诗人笔下的景物虽然很清美,但是诗人的心情却是孤独寂寞,这正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一孤篷”点出诗人漂泊江湖
注释:水边的楼馆远离尘埃,高卷湘帘碧嶂开。一点飞月突破秋天的色彩,清光先入座间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美好诗篇。首句“水边楼馆绝纤埃”,写出了楼馆远离尘埃的静谧景象;次句“高卷湘帘碧嶂开”,描绘了湘帘高卷,明月从山峦中洒下的明亮月光;第三句“一点飞蟾破秋色”,以月亮为点,勾勒出明亮的月光冲破秋天的暮色;第四句“清光先入座间来”,将月光引入室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注释】 禾黍:指庄稼。垄亩:田间的土垄。凉阴卧:在凉爽的树下休息。 安:安逸、安宁。 牡丹:牡丹花,又称富贵花、洛阳花等,是著名的花卉之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田的丰收景象和诗人在田间劳作的愉快感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美之情。 首句“禾黍高低垄亩宽”,以禾黍为比喻,形容农田中的田地高低不平,但垄亩却很宽广,表现出了农田的广袤和丰收的景象。 颔联“一春勤苦一秋安”
【注释】 题画二首 其二:诗的第二首,写画中的景致。雨后飞泉下碧湍,长松修竹草堂寒;无人解识高人意,溪上青山独自看。 【赏析】 此为题画诗。前两句写画中之景,后两句抒画外之情。 “雨后”两句,描写画中景物:“一泓清溪从山涧流出,飞溅起一片片白色的水花。”这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面。 “长松”“修竹”两句,是说画上的景致。在茂密的竹林中,苍劲挺拔的松树矗立在那里。 “无人”三句,是说画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