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①“深谷”指幽深的山谷;“翳”意为遮蔽,“修篁”指的是高大挺拔的长竹;“苍飙”是形容风势迅猛的词语,“洒碧霜”是指狂风卷起飞溅的白雪
诗句解析: 1. "两年江馆得相亲":这句诗表达了与蔡渔村两年未见,但重逢时倍感亲切的情感。这里的“江馆”可能指的是一个位于江南的安静之地,而“得相亲”则表明了双方的相聚是难得的、珍贵的。 2. "俄复荷衣染市尘":这句话描述的是蔡渔村身上的荷衣(一种古代的服装)被市尘染上,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在外面工作或行走,沾染上了尘埃。这里的“市尘”指的是市场上的尘土,而“俄”字则表示时间短暂。 3.
注释:读了文窗女史的箴言,庭院日长春意正浓。游蜂蝶儿翩翩起舞,悠闲地思考着什么?她怎会了解当年那石心的人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阅读文窗女史的箴言后,感慨时光流逝,春意盎然。诗中通过游蜂蝶儿的动作和神态,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叹。诗人通过对游蜂蝶儿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当时人的情感态度的质疑和不解,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那个时代人们的冷漠态度的不满和失望
“师林十二咏 其十 水壶井” 是元代王行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释义: - 一泓碧澄甃:“一泓”指的是一潭清澈的水。“碧澄甃”形容水潭的颜色和水质都非常清澈,如同被打磨过的玉石一样。这里的“甃”是一种古代建筑中用于砌墙的材料,这里用来形容水潭的质地和颜色。 - 寒沁玉壶清:“寒沁”表示这水潭的水非常冷,甚至带有一丝寒意。“玉壶清”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清凉的感觉
【注释】 指柏轩:即柏轩。 师林十二咏:师林,在今浙江绍兴,相传为东晋僧人慧理所居。十二咏,指《慧理十二题》。 古柏昼阴阴:指柏木树冠郁郁苍苍。 当轩岁月深:指在轩中岁月长久。 山僧常笑指:指山中老和尚经常指着柏树说。 应解识禅心:应当理解出这柏木是悟道的化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作者为诗人陆游的好友、诗论家严羽。严羽曾作《沧浪诗话》,提倡诗歌要“妙悟”
在古代文学中,诗通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思。王行所作的《师林十二咏 其九 玉鉴池》正是这样一首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 方池开玉鉴,炯炯湛虚明。 译文:方形池塘打开如同镜子一般清澈,光芒闪烁而明亮如镜。 注释:玉鉴池是古代文人雅士用以自鉴、自照或映物之用的圆形水池或水镜。此处形容池水晶莹剔透,犹如一块玉镜。炯炯意味着光亮且明亮,形容池水清澈见底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倪元镇的,表达了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平生泉石共襟期”,意思是说倪元镇与我有共同的志趣,我们都喜欢山水画。这里的“襟期”指的是我们的志向和情趣,而“泉石”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元素。 第二句“身后园林失旧姿”,意味着倪元镇去世后,他的山水画失去了往日的风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哀伤。 第三句“最是令人久相念”
注释: 一曲清湾几曲山,白云红树夕阳间。 高秋剩有登临兴,不惮携琴日往还。 一、二两句写眼前之景。第一句“一曲”即一曲水,指江流曲折;第二句“几曲”,指山峦重叠回环。这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色,是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图。三、四两句写心中之意。“高秋”即深秋,“剩有”即尚有,“登临兴”即登临赏玩山水时的兴致。此联写诗人因欣赏眼前美景而兴起的游兴。五、六两句点出题意,并照应题目中“题画”二字
注释:在高高的官邸中,我度过了一个良宵,思绪久久不能入睡。我再次披上了葛巾,醉意正浓。我将满腹的林泉之情寄托给了这闲窗,让墨色洒满了半池。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过程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首句“高馆良宵”点出时间地点,写出了诗人在良夜高馆中的闲适心情。第二句“葛巾重著半醺时”,写出了诗人醉酒后的慵懒状态。第三句“都将满抱林泉兴”,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注释】江渚:江河中的沙洲或河岸。 城郭:城墙和城门。天涯:天边。 【赏析】诗人回忆与蔡渔村同游江渚,共赏梅花的情景。当时两人把酒吟诗,兴致很高,如今在尘世中,却只能每见云鸟飞落于天际,而心向往之了。这首诗以“忆”字为线索,从昔到今,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