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
这首诗描述了小飞虹(彩虹)的美景。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师林十二咏 其十一 小飞虹 古涧泻寒清,飞梁压水平。 夕阳疏雨过,留得彩虹横。 注释: - 师林十二咏:这是一首诗的标题,可能是作者为某个地名或景点所作的十二首诗的总称。 - 小飞虹:彩虹通常被称为"小虹",因为彩虹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而其中红色和紫色的光在人眼看来可能比蓝色更明亮,所以有时被称为"小虹"。 - 古涧泻寒清
咫尺栖身地,宽如选佛场。 须知九千界,元不离禅床 注释翻译: 1. 我居住的地方很近,就像是一个选择佛的场所。 2. 必须知道,宇宙有九千个界,但根本上没有离开过我的禅床。 赏析: 《师林十二咏·其五·禅窝》是明代作者王行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禅宗的生活状态。首句“咫尺栖身地,宽如选佛场”描绘了一个既近又宽敞的栖息之所,如同一个选择佛的场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阁中人独坐,阁外已梅开。 在问梅阁内,有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而阁外,梅花已经盛开。 春信何须问,清香自报来。 春天的消息不需要提问就知道,因为梅花的清香自然传递而来。 赏析: 这首《师林十二咏 其六 问梅阁》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阁内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展现了自己高洁的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雪为喻,借景抒情。前两句描写立雪堂的景色,后两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独立暮庭中,齐腰雪几重。 在寂静的暮色中独自站立在庭院里,积雪与人的腰差不多高了。 不因逢酷冷,那解识严冬。 如果不是在寒冷的冬天遇到这样的大雪,怎么会知道这是寒冬腊月? 注释: 师林十二咏:师林,指师林寺。十二咏:指《师林寺十咏》,是唐代僧人慧远的作品。 独立暮庭中:在傍晚时分独自站立在庭院里。
【注释】卧云室:指僧徒在山中修行时所住的草庐。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卧云室的诗,描绘了卧云室的幽静和山僧清苦的生活。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后一句抒情。首句“入窗才一缕”,描写了卧云室入窗只有一缕阳光射入室内,光线很微弱。第二句“满室便氲然”形容屋内的光线渐渐变亮,充满了整个房间。第三句“任使频舒卷”,“舒卷”即伸展、收缩的意思,诗人用来形容自己对这种宁静的环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烟叶正青青 - 翻译:形容竹叶的颜色为翠绿,如同刚采摘的新鲜烟叶一样。 - 注释:烟叶(通常用于指代未燃烧的烟草),青青(表示颜色鲜绿) 2. 诗句:轩窗晓思清 - 翻译:早晨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让思绪变得清新。 - 注释:轩(古代指高大的窗户),窗户(特指室内向外看的窗户),晓(天刚亮的时候),思(思考,这里特指对自然的感悟或思考),清(清晰,明亮)。 3.
【注释】师林十二咏:指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师林寺》一诗。其三:第三首。吐月峰:即师林山,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光:指月光。圆缺:圆和缺。孤峰只宛然:只有一座孤峰。 【赏析】这首诗是贾岛对师林山的描写。诗人首先写山峰的圆缺。月亮有时圆满,有时残缺,但无论怎样变化,它始终如一,不会变。而山峰则不同,它有圆时也有缺时,圆和缺都是暂时的,不是固定的。因此诗人说:“昨吐光不阙,今吐遽非圆
【注释】 梅花折枝图:题画诗。借写梅枝,以抒发自己的志向。 映水一枝开,春从笔底来:映照在水面上的一枝梅花迎风盛开,春天似乎从诗人笔下流泻出来。 高楼漫吹笛,终不点苍苔:我登上高楼,吹着长笛,但终究不把梅花染上一点苍翠的青苔。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画诗。诗人借咏物抒怀。前两句描写梅花映入水中的倩影,并想象它由笔端生发而来。后两句写自己登高临远,吹笛赏梅,但决不让苍苔沾染梅花。全诗构思独特
【注释】 狞面兽中尊:师子(狮子)峰的山貌凶猛,犹如猛兽,所以称为“狞面”;它像座山中的神祇,因此被称为“兽中尊”。 奇峰比最真:师子峰的山峰奇秀,景色秀丽,如同最真实的东西。 祇堪负莲座:师子峰高耸入云,足以承载莲花座。 稳载法王身:师子峰的山峰稳定地支撑着法王的身躯。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师子峰的雄伟壮观。首句描绘了师子峰的威猛雄壮,犹如猛兽,令人敬畏;次句赞美了师子峰的奇特与秀丽
【注释】 师林十二咏:即《游仙诗》的十二首。含晖岭,山名。在今江苏宜兴西南,有温泉。 【赏析】 这是第二首《游仙诗》:“含辉岭上春常在,万壑千岩一色同。”此诗写山中美景,描绘了日出和日落的景象;“西曛夕尚明,东旭朝先赤”,写太阳从西山落下时还发出余晖,而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时太阳就已升起,红彤彤的太阳光芒四射;“为比众峰高,光景常多得”,以山峰相比,写出了阳光普照大地,使万物都得到光热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