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寅
注释: 剧人:即演员、戏剧表演者。 艳阳天:形容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何地:什么地方。 慨慷:感慨激昂的样子。 醉:沉醉,指酒喝得太多。 忽:忽然。 赏析: 这是一首诗,写的是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戏剧演员兼导演,名叫屠田叔,而他的同伴则是太史沈肩吾和比部王君亮。他们在郊外饯别时,诗人被贬为东川参议的好友余下第也赶来了,三人相约东归。 诗的第一句“剧人最是艳阳天”,意思是说
七旬生日蒙诸君诗赠奉答兼有追慨 其二 愁来何事好开襟,微雨初收正薄阴。 百道诏书山海使,万年天步野人心。 黄河命脉安如昨,紫塞风烟净到今。 太祝祠官俱望幸,几时清跸翠华临。 注释: 1. 愁来何事好开襟:忧愁之时,为何要敞开衣襟以抒发心情? 2. 微雨初收正薄阴:微雨刚刚停歇,天空中还残留着一层薄薄的云气。 3. 百道诏书山海使: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诏书。 4. 万年天步野人心
诗句解释: 1. 指点禅关处处清,偶因佳节作山行。 -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九日这天,偶然间因节日而选择了登山的路径。“指点禅关处处清”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宁静和清澈,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净化或超脱。"偶因佳节作山行"则表明这是一次意外的机会,可能是为了庆祝节日而选择的登山之旅。 2. 无端秋满祇陀树,有漏人投舍卫城。 - 这两句诗描述了山上的景致以及作者的感慨
诗句释义与译文: 翠水苍崖郁未开,君从何处访蓬莱。 翠绿的山间,水流潺潺,但山崖依然郁闭不开,不知道您将去何方寻找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诗句释义与译文: 桓伊得意唯三弄,毕卓埋声祗一杯。 桓伊在琴音中找到了乐趣,而毕卓则把歌声藏了起来,只饮一杯美酒。 诗句释义与译文: 豆蔻有香闽土在,鹧鸪无梦越王回。 福建的土地上弥漫着豆蔻的香气,而鹧鸪却无法梦见昔日的越王。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寂寂寒灰故不然,星星宿火绝无端。” - 注释:“寂寂寒灰”比喻自己如同冷寂的灰尘一样,没有任何生气或活力;而“星星宿火”则暗喻自己的内心虽有微光但微弱。 - 译文:我像那寂静的灰尘,毫无生机,而内心的一点光亮也显得微不足道。 2. “齿牙未必真相借,髀肉何须苦自叹。” - 注释:“齿牙未必真相借”表示即使有牙齿(指年迈),也不能真正证明智慧或能力
送定于柴公观察江右 在广阔的天地间,你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自从你的祖父手握重权以来,家族的荣耀一直延续至今。 译文: 在广阔的天地间,你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独特魅力。自从你祖父掌权以来,家族的荣誉一直延续至今。 注释: - 旷度长才:形容某人的才能出众。 - 总总殊:各种特点。 - 茂齿:指你的祖父。 - 专符:掌管重权的官职或职位。 - 云深庐岳:指的是雄伟的庐山瀑布。 -
注释: 烟莽忽离离,溪光荡不持。 秋从何处到,早已白蘋知。 译文: 烟雾弥漫的地方忽然变得清晰起来,溪水的光芒也似乎更加明亮了。 秋天是从哪里而来的?已经有人开始在白苹草上结霜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日雨后,全司马公游玩茂屿的美景。首句"烟莽忽离离,溪光荡不持"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烟莽和溪水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烟雾缭绕、溪水潺潺的美丽景色。第二句"秋从何处到
【赏析】 这首诗是写秋景的。首联点明时令,以“逸兴大湖飞”总领全篇;颔联承“地行”二字生发,写自己对菊之情;颈联写秋天的景色,“霜与菊同肥”写出了深秋时节的清冷;尾联写秋日落景,“直犯启明归”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汪长文,字子美,号湖堂,南宋淳熙、绍熙年间进士,曾任福建建安知府。他酷爱菊花,常在《秋怀》一诗中吟咏。本诗为汪氏晚年之作,当是他在湖堂观赏菊花时有感而作。首联“逸兴大湖飞”
诗句解释: 1. “霜影无端白” - 描述了霜的降临,使得大地显得更加洁白。 2. “烟丛有意青” - 描述烟雾缭绕中,某些地方似乎有青色显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3. “漫将闲岁月,强作老娉婷” - 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无奈或自嘲,意思是说即使时间悠闲无事,却还要装出老态来迎合他人的目光或期望。 4. “苦县人难遇” - 这里的“苦县”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文化或风格
注释: 世事何曾赖木强,俗情端不羡疏狂。 自古以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就能影响整个天地,而世俗的偏见并不羡慕那些超脱的人。 从来一节堪天壤,未必千秋在庙廊。 一个人的节操可以比作天地一样宽广,但不一定能在历史上留下千秋的业绩和名声。 海谷投竿云总绿,江壖披襫雨初黄。 就像大海中的渔夫投下一根竿子,云彩就变得一片绿色;江边的人们披着蓑衣,雨水刚刚落下时,大地呈现出黄色。 看来不是神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