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注释】 翠屏:山的北面或西面,青绿色的山峰。晚对:傍晚时分。松林:泛指林木。曙色:晨光。半入:部分。分:分散。半入青山半入云:形容景色如诗如画,山与云交融在一起。半入:部分。青山:青色的山峰。白云:白色的云。落叶:树叶。钟声:寺庙中敲钟的声音。行人:过路的人。疑:似乎。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观赏湖山十景之一的“翠屏晚对”时的感受,通过描绘景物的形貌特征和环境气氛
【题徐氏贫乐亭】 人人慕富贵,富贵多危机。不如贫乐者,自得道所资。 卓哉南州士,澹然岩壑姿。洁身事高蹈,心与千载期。 蟾峰飞白云,蟾溪涣清漪。世虑日以淡,道味日以滋。 壶觞自酬献,文字相娱嬉。放怀山水间,此乐知者谁。 注释: 1. 人人慕富贵,富贵多危机。 2. 不如贫乐者,自得道所资。 3. 卓哉南州士,澹然岩壑姿。 4. 洁身事高蹈,心与千载期。 5. 蟾峰飞白云,蟾溪涣清漪。 6.
【解析】 “深谷有幽兰”:在深深的山谷里生长着幽雅的兰花,“独抱林下姿”,独自怀抱着林下的美丽姿态。“濯濯见贞性”:在清澈的流水中显露出它那纯洁的品性,“不受蒿艾欺”,不受到野蒿野艾的伤害。“凄凉风露晨”:在寒冷的清晨,凄冷的风和清凉的露水滋润着它,“花叶两葳蕤”,花和叶子都是茂盛的。“孤洁羞自献”,它孤傲高洁,羞于向人献媚。“深晦乃若遗”,它深深地隐藏在阴暗之中。“岂无采芳者”
注释: 峄阳有孤桐,岂愿材中琴。 峄阳县有一颗孤独的梧桐树,难道只是用来制作琴吗? 岁月倏以迈,坐阅霜雪深。 时光匆匆流逝,我坐在那里看着霜雪越来越深。 一朝偶制用,中存太古音。 有一天偶然得到了它,里面保存着上古的音乐旋律。 临风试新奏,妙协鸾凤吟。 面对风声弹奏出新的曲子,美妙地与鸾凤之声相合。 但为以心听,何事铸黄金。 但是只用心意去倾听,为什么要用金子去铸造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途中,偶遇一位贵妇人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时,需要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并注意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把握诗的情感。 题湖山十景“翠屏晚对”: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景色。“竹外”两句写登楼观景的感受,以苍雪冷吟袍形容秋色之清冷凄清;“浮云”两句写天高云淡,鹤归山月的情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答案】 题湖山十景
题湖山十景·翠屏晚对月黑楼前湖水明,渔灯点点过沙汀。 芦风忽起光还灭,疑是寒宵夜磷青。 注释: - 月黑楼前湖水明:在月光昏暗的楼前,湖面显得格外明亮。 - 渔灯点点过沙汀:渔船上的灯火在沙滩上留下点点的光斑。 - 芦风忽起光还灭:芦苇的风吹来,忽然间灯火闪烁不定,然后又熄灭了。 - 疑是寒宵夜磷青:仿佛是寒冷的夜晚里,湖面上有如萤火虫一般的磷光闪烁。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月黑风高之夜
我锄耘日以毕,我种植日
【赏析】 此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的湖山景色。首联写夜幕降临时,翠屏山静谧而美丽的景象;颔联描写湖中水光月影与箫声相融的静谧景象;颈联写诗人携壶夜泛舟、吹洞箫之情景,以赤壁游为比,表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尾联则点出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全诗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优美,意境深远,语言流畅,是一首佳作。 题湖山十景翠屏晚对 (一)翠屏晚对 翠屏山下晚风清,湖光潋滟水无痕。 石径幽深苔藓密,松涛阵阵鸟声鸣
注释: 翠屏晚对:傍晚时分,站在翠绿的屏障前。 水阔天寒雪正飞,渔翁犹在水之湄:水面宽广,天空寒冷,雪花正在空中飘落,而那位渔翁还在湖边的浅水中垂钓。 凭谁画出溪头景,蓑笠孤舟独钓时:请问谁能描绘出这个溪流源头的景色?只有那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孤独的渔夫正在独自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山画卷。 首句“水阔天寒雪正飞”描绘了湖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