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注释】 次韵:应和别人的诗歌,按原韵脚填写新诗。吴学录:即吴师道,宋代诗人。春日山中杂兴:春天的山中闲情逸致。七首:这里指作者所写七首诗歌。松花飘粉满房栊(qóng):松花如雪花般飘落到了窗前、门旁等处。栊:窗格,窗子上的格子。 山童:山里的童子。颇:很。解:懂得,理解。茶灶:烹煮茶叶的炉灶。犹藏宿火红:仍保留着隔夜的余热。 【赏析】 《次韵吴师道春日山中杂兴》是一首描写春天在山中生活的小诗
【注释】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故老相逢竹外村:故老,老朋友;竹外村,指诗人故乡。竹外村,指远离战乱的乡村。 能谈旧史忆乾元:能谈,能够谈论;乾元,指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这里指作者与老朋友谈论历史。 大儿昨日从军去:大儿,指作者的大儿子。大儿从军的去向是未知的。 惆怅无人给晓昏:惆怅,因某种原因而感到不快乐;给,给予;晓昏
题湖山十景:翠屏晚对为爱群山列翠屏,竹门终日不曾扃。 溪风吹却白云去,添得他山一抹青。注释: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绘湖山景色时,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全诗通过描绘翠屏、竹门和白云的变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湖山美景。 翠屏晚对 为爱群山列翠屏,竹门终日不曾扃。 溪风吹却白云去,添得他山一抹青。 译文: 我喜爱这青山绿水,它们排列成一片翠绿的屏风。 我每天都守着那扇竹门,它从不关闭。 当溪风拂过
乱世艰难寄此身,暮年食蓼有馀辛。 这首诗是陈镒对春天山中生活的一种感慨和描述。诗人在乱世中艰难度日,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晚年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品尝到蓼的美味,这让他倍感欣慰。一春胜事成虚掷,空忆兰亭王右军。 诗人在春天的山中度过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生活。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诗人只能将这一切回忆起来,感叹时光的无情。他特别怀念王羲之,这位书法大家曾经在兰亭集会上留下千古佳话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 一溪流水绕山隈,岸草青青长旧荄。 鸥鸟不知人事异,自随钓艇去还回。 注释:一条小溪绕过山边,岸边的野草郁郁葱葱,长得很茂盛。鸥鸟不知道这里的人事物已发生巨大变化,依然随着渔船一起游来游去。 译文:一条小溪绕过山边,岸边的野草郁郁葱葱,长得很茂盛。鸥鸟不知道这里的人事物已发生巨大变化,依然随着渔船一起游来游去。 赏析:诗人在春天来到了山中,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
【解析】 题湖山十景翠屏晚对,意思是:傍晚时分欣赏湖光山色的景色。译文:晚霞映照着湖光山色,景色十分美丽。 雨足田畴春水生,青阳浮处有农耕。译文:雨水充沛了,田地里的春水开始涌动。 村南村北秧初绿,布谷树头相对鸣。译文:村庄南边、北边的稻田里新长出的秧苗已经变绿,布谷鸟在枝头相互啼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农村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前两句描写自然景观的变化,“晚霞映照着湖光山色
“碧山深处息兵戈,石窦甘泉冷齿牙。绝似天台旧风景,何人能复饭胡麻。”这首诗出自元代诗人陈镒的古诗《山中杂兴·碧山深处息兵戈》,其全文如下: 碧山深处息兵戈,石窦甘泉冷齿牙。 绝似天台旧风景,何人能复饭胡麻。 接下来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碧山深处息兵戈: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景象,士兵们在远处静静地休息,不再有战争的喧嚣。这一句通过对士兵的描写,展现了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
【注释】 1. 周善:周行,字善长。金华(今属浙江):古地名,这里指金华山。 2. 双溪:即金华山的双溪口。 3. 梅花管送迎:用梅花来比喻周善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朋友时所作。首联写别后友人离去,而作者又匆匆起身,风卷起山间的云雾,雪刚刚化去,天刚放晴,便又带着书卷出发了。次联写友人即将远行,诗人却要匆匆告别,不禁感到十分遗憾。三联写友人即将离开金华,诗人却要为他送行
溪上幽居无限好,天分地位颇宽闲。 我生本是疏慵者,只合渔樵老此间。 注释:在山溪旁的幽静之处居住是无比美好的,这完全得益于天地对我的恩赐,赋予我宽广的空间。我天生性情就喜欢悠闲,所以只能选择隐居此地,过上捕鱼砍柴,与世无争的生活。 译文: 在山溪旁的幽静之处居住是无比美好的,这完全得益于天地对我的恩赐,赋予我宽广的空间。我天生性情就喜欢悠闲,所以只能选择隐居此地,过上捕鱼砍柴,与世无争的生活。
诗句原文: 林树深深石径斜,野桥村坞两三家。 萧条门巷人行少,惟见疏桐自落花。 译文注释: 在深深的树林中,石头铺成的小径倾斜而下。 稀疏的野桥下,隐藏在山坞中的几户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陈镒的《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之一。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山林的幽静和美丽。"林树深深石径斜,野桥村坞两三家"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小路两旁密集的树林和石头铺成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