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启
【注释】: 三年客里过重阳:三年客居他乡,又逢重阳节。 底事匆匆马足忙:为什么匆匆忙忙? 不归归未得:不能回家,原因何在? 故园松菊正荒凉:我家乡的松树菊花已经荒凉凋零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道六年(西元一一一零年)九月十五日送别史同知回临安时所写。诗人从重阳佳节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不能与家人团聚,而友人又即将离开,因此有感而发。首句“三年客里过重阳”,点明自己客居他乡已有三年了
流水高山待赏音,人生腾踏岂无心。 他时先步岩廊上,莫遣门庭海样深。 注释解读: - 流水高山:比喻人生中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待赏音:等待着欣赏与领悟。 - 人生腾踏:指人生的奋斗与前行。 - 岂无心:表明有目的、有追求。 - 他时先步:指将来的某个时刻。 - 岩廊上:高高的岩石走廊之上,暗示高尚、崇高的位置。 - 莫遣:不要。 - 海样深:形容深度之广大无边无际。 赏析:
注释:勉斋门左尽英奇,又见髯张谢白衣。华表东隅千古道,江山良是昔人非。 勉斋门左指的是张润夫的家,门左尽英奇,说明他家族中有才华出众的人;又见髯张谢白衣,说明张润夫本人也是一位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人物。华表东隅千古道,华表是古代的一种建筑,东隅指的是东方,千古道则表示历经千年。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勉斋门外,可以看到历经千年的华表和古老的道路。江山良是昔人非,江山依然美丽,但是曾经的人们已经不在了
注释: 喜至大都:指诗人到达大都(即今天的北京)的喜讯。 土锉荒烟二十秋,眼明今日见皇州。 土锉,指土地。荒烟,指荒凉的烟雾。二十秋,指二十年的时间。眼明,指眼睛明亮。今天见皇州,指诗人今天看到了京城。 轻裘肥马休相笑,本自无心秉烛游。 轻裘,指轻便的皮衣。肥马,指肥壮的马。相笑,指互相嘲笑。本自无心,指本来就是没有心思去享受。秉烛游,指手持蜡烛游玩。这里指的是在黑暗中游玩。 赏析:
冠州道中 田园历历尽耕桑,车毂輷輷驿道长。 自笑此身无定在,逢人犹问赵侯庄。 注释: 冠州道中:冠州是地名,这里指代作者经过冠州时所经过的道路。 田园历历尽耕桑:形容田野里的庄稼长得茂盛,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耕作的景象。 车毂輷輷:形容车辆行驶时的轮声。 自笑此身无定在:自己笑说自己一生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住处。 逢人犹问赵侯庄:逢见路人还询问赵侯庄的情况。赵侯庄可能是作者曾经到访过的地方
注释:去年的野花芳香馥郁,今年我与史同知再次相聚。和煦的春风弥漫在想象中。为什么这一回重阳节要解下马鞍,回到故乡去放牧马匹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篇。诗人以“野花芬馥去年同”开头,点明时间、地点及人物。接着用“和气氤氲想像中”来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最后一句“何事此回重九节,解鞍牧马故城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的认同。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
诗句释义与赏析:世变泾流杂渭波,逸民今喜出烟萝 这句诗描绘了世事变迁的复杂性以及逸民(特指隐居不仕的人)如今的喜悦之情。“世变泾流杂渭波”通过比喻手法,将世事比作泾河之水,渭水波纹相杂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世界局势多变、错综复杂的情况。而“逸民今喜出烟萝”则表达了逸民们对于这种变化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像鸟儿从烟雾中飞出一样,摆脱束缚,追求自由。 译文: 世事如同泾河水流般复杂交错
【注释】 斗南:北斗以南。古以斗宿为南方,故称南斗为“斗南”。名士:指朱教之的字号。 浙东宾:即朱教之,原籍浙江山阴,因曾从学于陆羽而自谓“浙东人”。 羲皇:即伏羲氏,相传是上古时期的帝王,又称为“羲皇”。 伊洛:古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这里泛指儒家学说。 楩楠生世终为贵:楩楠,一种珍贵的木料,比喻人才。此句说朱教之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生来就注定会成为富贵之人。 诗礼传家
诗句输出:孙郎虎踞大江东,曹氏威逾汉室雄。 译文:孙权英勇地盘踞在长江东边,曹操的势力超过了汉朝。 注释:孙郎,指孙权,东汉末年吴国的建立者。虎踞,形容地势雄壮,如虎蹲踞。大江东,指广阔的江水东面。曹氏,指曹操。威逾汉室,意指曹操的势力超越汉朝。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孙权的赞美和对曹操势力的肯定。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东吴建立者,以其英勇善战著称;而曹操则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注释】:阳刚:指阳气,阳气刚强。宿阴:宿星的阴气。动欢心:使人民欢乐振奋。得时行道:得到时机做一番事业。岩谷幽居:隐居在山岩谷间。 【赏析】:曹彦礼是北宋初年人,他一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晚年退居山林。诗人与曹彦礼书信交流,诗作《书怀六首》为其之一。此诗写隐逸生活之美好,抒发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