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名士浙东宾,落纸云烟字字新。
道出羲皇非傲物,学宗伊洛反疑人。
楩楠生世终为贵,诗礼传家未属贫。
常记江城风雨夜,短檠相对话情亲。

【注释】

斗南:北斗以南。古以斗宿为南方,故称南斗为“斗南”。名士:指朱教之的字号。

浙东宾:即朱教之,原籍浙江山阴,因曾从学于陆羽而自谓“浙东人”。

羲皇:即伏羲氏,相传是上古时期的帝王,又称为“羲皇”。

伊洛:古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这里泛指儒家学说。

楩楠生世终为贵:楩楠,一种珍贵的木料,比喻人才。此句说朱教之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生来就注定会成为富贵之人。

诗礼传家:指世代相传的诗歌和礼仪教育。

江城风雨夜:指朱教之与妻子在江城共同度过的风雨交加的夜晚。

短檠相对话情亲:指夫妻二人在灯下相对交谈,增进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朱教之去苏州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朱教之的为人、志向、品格以及他与妻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一个有才华、有志气、重情义、有教养的人物形象。

首句“斗南名士浙东宾”,点明朱教之的籍贯和身份。斗南,即北斗以南,古人以斗宿为南方,因此用“斗南”形容其地处南方。这里暗喻他的出身虽贫寒,但具有高贵的气质和才华。

次句“落纸云烟字字新”,赞美朱教之书法之美。落纸,指书写。云烟,形容书法如云烟缭绕,飘渺莫测。字字新,指每一笔每一划都清新脱俗,独具匠心。这两句既表现了对朱教之才艺的赞赏,也表达了对他的人格魅力的钦佩。

第三句“道出羲皇非傲物”,进一步强调了朱教之的谦逊品质。羲皇,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王。这里的“道出”是指朱教之能够领悟到儒家之道,而非自视过高、傲慢无礼。“非傲物”则表明他对世俗之物并不抱有偏见或歧视,而是尊重并包容。

第四句“学宗伊洛反疑人”,则揭示了朱教之对儒家经典研究的深厚功底。伊洛,即伊尹、周洛(周公)等古代贤者。这里借指儒家经典。朱教之能够深入研习这些经典,不仅能够领略其中的深意,还能够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然而,他也并非盲目地追随传统,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这也是他成为一代名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句“楩楠生世终为贵”,进一步肯定了朱教之的出身贫寒但具有高贵气质的观点。楩楠,一种珍贵的木材,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这句话意味着朱教之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才能和品质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终将获得世人的认可和尊敬。

第六句“诗礼传家未属贫”,则是对朱教之家庭背景的补充描述。诗礼传家,指的是世代传承的诗歌和礼仪教育。朱教之家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诗歌和礼仪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道德观念。这种传承使得家族成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够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第七句“常记江城风雨夜”,则描绘了朱教之与妻子共度风雨兼程的日子。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意志和毅力,更是深化了他们之间的感情。风雨之夜,更显夫妻之情深厚;共度艰难时刻,更能彰显彼此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第八句“短檠相对话情亲”,是全诗的高潮部分。短檠,指矮小的灯台,用以照明或阅读。这里用来象征夫妻二人在灯下相依为命的情景。相对,即面对面地交谈。情亲,即感情亲密。这句话表达了夫妻二人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他们通过简短的交谈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让这份感情更加深厚、持久。

整首诗通过对朱教之的描写,展现了他作为名士的身份、才艺、品质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真挚友情和爱情的赞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