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
吴山白塔寺 江山襟带尚依然,王气销沉已百年。 八叶龙孙东渡海,六宫虎士北归燕。 铜驼荆棘荒山里,石马莓苔落照边。 玉柙游魂飞劫火,五陵无树不啼鹃。 注释: 1. 江山襟带:指代苏州的山川和江河。襟带,衣襟上的腰带,这里借代指代苏州。 2. 王气销沉:比喻王朝已经衰败。 3. 八叶龙孙:指代明朝皇帝朱棣(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因为其名字中带有“八叶”二字。 4. 六宫虎士:指代明末清初的名将吴三桂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吴王投降。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这一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一句“凤凰山报国寺”描绘了报国的地点。凤凰山是当时的一座名山,报国寺则是一座著名的寺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报国之地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当时此地肃朝班”描述了当年这里举行的盛大朝会。肃朝班意味着庄重而严肃的朝会,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这句诗展现了当时朝廷的庄重气氛。
【注释】 幽致轩:幽雅的轩窗。幽谷:山间幽深之处,也指隐居的地方。通:相通。小径:小路。清波:清澈的水流。映:反射。疏帘:稀疏的帘幕。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幽雅轩窗景色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句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悦耳,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诗人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那宁静、幽雅的氛围,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美好景致
注释: 我记得天台的雁宕山,满山都是松露湿了我的衣服。 十年来我眼中没有山水草木,今天看画图才看到翠微。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写诗人观赏画中景色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第一首: 虎豹重关锡命来,麒麟高阁画图开。 七书总是平时略,三策应非济世才。 注释:虎豹重重的关门,意味着皇帝的命令已经到达(锡命)。麒麟高阁,象征着朝廷的繁荣和昌盛(画图开)。七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于向皇帝汇报国家大事。平时略,意为在平常的时候不加以重视。三策,指的是古代官员向皇帝提出的三条建议(应非济世才),这三策可能是指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和军事策略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二十年前识大痴” - 这句描述诗人在过去二十年中认识并钦佩黄子久。"大痴"是黄公望的别号,他以其精湛的山水画闻名,此句表达了对黄公望作品的赞赏及其艺术成就的认可。 2. “棕鞋桐帽薜萝衣” - 此句描绘了黄公望的形象,用棕鞋、桐叶帽子和薜荔(一种植物)制成的衣物来形象地表现其自然朴素的风貌。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追求。 3. “星霜老发三千丈”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题宋元凯都市寺为中正堂画溪山晚钓图》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诗。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平仄协调,音韵和谐。 “百亩青山二顷田,金溪南畔竹庵前。”意思是:百亩青山,二顷良田,竹林掩映着一座小茅庵。 “绀园薝葡花香澹,宝地桫椤树影圆。”“绀园”指深绿色的花木。“薝葡”,一种蔓生植物,其果实可食,也供药用。“宝地桫椤树影圆。”意思是
【注释】 ①淀山湖:太湖的支流,位于上海市郊。 ②谢家泖口:即松江县境内的谢泾口,是太湖入长江的出口处。 ③菱花:用菱叶做的花盆或装饰物。 ④楚客:指屈原。 ⑤鹤立瑶阶:传说中鹤的羽毛可做成玉饰,所以这里形容鹤立在华美的台阶上。 ⑥雁来沧海:大雁飞向大海,这里借指书信往来稀少。沧海:大海。 ⑦天孙锦:织有天上神仙图案的织锦。 ⑧南城白版扉:用白色的木板做的门,这里指寄信人住所的门。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过仪亭是作者在沙湖游览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以简练而优美的笔调,将一幅清幽雅致的晚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联写诗人乘小舟在落日余晖中经过沙湖。诗人用一“扁”字写出了小舟的大小。“沙湖水枯",既点明了时间是十月
诗句赏析 从自然意象到生活哲理的诗意表达 1. 诗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 郑洪:元代诗人,字君举,号素轩,善诗。有《素轩集》传世。 - 创作动机与时代背景:郑洪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通过诗歌抒发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2. 诗作原文及注释 - 原文:“半勺沧浪歌濯缨,一瓢天乳酌灵星。” - 译文:一半舀着沧浪之水歌唱着洗涤我的冠缨,一瓢像天赐的美酒向灵星致敬。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