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珙
元代诗人清珙,字石屋,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及禅学贡献者,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以下是关于清珙的详细介绍: 1. 生平与背景 - 家庭与俗姓:清珙,常熟人,俗姓温。他的家世背景不详,但根据《天湖卜居》中的偈语:“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可推断,他可能在年轻时有过一些困顿或颠沛流离的经历。 - 住地与隐居:清珙曾居住于当湖之福源,退隐后选择了天湖西侧的霅溪作为隐居之地
山居吟 其八
移家深入乱峰西,烟树重重隔远溪。 年老心闲贪睡稳,厌闻钟响与鸡啼。
别南山经室
屋借云边两载居,晴原无事便携锄。 和香采得邻家菊,趁嫩挑来自种蔬。 秋殿寂时山磬歇,夜窗虚处柏烟疏。 明朝又向他山去,何日重来读梵书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五
浮世光阴有几何,谁能挈挈又波波。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事过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四
茅屋青山绿水边,往来年久自相便。 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 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 人生无出清闲好,到得清闲岂偶然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三
四十馀年独隐居,不知尘世几荣枯。 夜炉助暖烧松叶,午钵充饥摘野蔬。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 有人问我西来旨,尽把家私说向渠
山中天湖卜居二首
林木长新叶,绕屋清阴多。 深草没尘迹,隔山听樵歌。 自耕复自种,侧笠披青蓑。 好雨及时来,活我新栽禾。 游目周宇宙,物物皆消磨。 既善解空理,不乐还如何
天湖卜居
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蒙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 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 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山居吟
满山笋蕨满园茶,一树红花间白花。 大抵四时春最好,就中尤好是山家。
赵会初心提举
老来脚力不胜鞋,竹杖扶行步落花。 待月伴云眠藓石,寻梅陪客过邻家。 粥香瓦钵山田米,雪泛瓷瓯水磨茶。 今日为翁时暂出,此心长只在烟霞
溪岩杂咏
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 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 草深蛇性悦,日暖蝶心狂。 曾见樵翁说,云边霅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