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
【注释】 1. 题龛岩十咏:指唐白居易《题壁间十咏》中的“读书岩”诗,其中十咏包括:题壁、书窗、题石、题床、题砚、题琴、题灯、题茶、题酒、题棋。 2. 岩窦:洞穴。 3. 蛟龙:古代传说中能发雷电的龙。 4. 神物:神话中的神灵。 5. 朝朝作雨烟:每天降雨,烟雾弥漫如烟云。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岩窦中开一瓮天”,描绘了岩石深处开辟出的一片天地景象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读书岩描绘得如仙境一般。下面逐句解读: 俯揖前山如笔架(俯揖:低头致敬的动作)/ 笔尖高插五云生(笔尖:指读书岩,五云:指天上的云彩)。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我低头致敬读书岩的时候,仿佛看到它就像一支笔插在天空中的笔架上一样。这里的“笔尖”指的是读书岩,而“五云”则是指天上的云彩。 我来欲蘸沧溟水(我来:指作者自己,沧溟:指大海)
注释:题于读书岩的诗。僧人在寺庙中建了东边的小亭子,人在这里读书和听梵音。时不时地可以看到楼台被烟雾所笼罩,几声钟鼓声传来宣告着朝霞已经消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读书岩题写的一首诗。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咏古之作,描写的是僧人在寺庙中的读书场景。首句“僧开寺接东龛近”,描绘了僧人修建的东边的小屋,与寺庙相连,非常接近。第二句“人读书和梵音闻”,则是描绘了人们在小屋中读书,同时听到了梵音
【解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作者任福建行省郎中,与江西同乡、诗人孙应登交游甚密。孙应登时年已七十七岁高龄。此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句句含情,字字有味,情景交融,意境高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首先看第一联,“独立梅”下着一“恨”字,“多”,表明作者对梅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这在古人诗词中并不少见,如李煜《相见欢》中就有“独自莫凭栏
《夜雨》 未到黄昏紧闭门,怒雷挟雨过前村。 老夫熟睡浑不觉,风卷涛声入梦魂。 注释 夜雨:夜晚的雨。 未到黄昏:还没有到傍晚的时候。 怒雷挟雨:猛烈的雷声带着雨水。 怒雷:形容雷声如发怒一般。 挟:夹带。 前村:指村庄前面的地方。 老夫:诗人自称。 熟睡:睡得很深,很沉。浑:全,都。 不觉:没有察觉。 风卷涛声:风把波浪的声音卷起。 涛声:大海波涛的声音。 入梦魂:进入梦境
注释:当年曾把铜镮券,串却金鱼挂壁间。 这是说,当年曾经把铜环券挂在墙上,串起了金鱼挂在墙壁之间。 一夜风雷作霖雨,化龙飞去不知还。 这是说,一夜之间风雷交加,下起了倾盆大雨,化作了龙飞向远方,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铜环券和金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风雨过后,龙飞升而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不受束缚的向往之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语言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相关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并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西风短褐飞黄埃”的意思是:秋风阵阵,短褐飘飞,黄尘满地.“短褐”,指粗布衣服;“飞扬”形容尘土被风吹起的样子.诗人用这两句话写出了秋日的萧瑟景象,为下文写诗人的感慨蓄势. “何不从我游蓬莱”的意思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来分析。“仙境清虚别有天”的意思是:仙境中,清虚别具一格,自有天地; “岩中一石似横船”的意思是:山岩之中,有一块巨石,形似横放的船; “向来恐有问津者,亡却渔舟在此悬”的意思是:以前恐怕有人询问渡口在何处,如今这里没有了渔船。据此理解分析即可。 【答案】 (1)仙境中,清虚别具一格
注释 - 人间八十岁吟翁:描述诗人在人间已至耄耋之年,如同八十岁的老翁。 - 一转头来梦幻空:意味着诗人回首过往,一切如梦如幻,转瞬即逝。 - 化鹤何心归世外:化鹤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此处指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自由地飞往另一个世界或更高的境界。 - 骑鲸无信到江东:骑鲸是神话中的生物,能乘风破浪,此处表达诗人希望像这种神奇的生物一样,能够顺利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地方。 - 香名合列仙班上
注释:石森如笋般耸立在山前,经过天地的培育生长了千百年。也像一根长竿一样生长出枝叶,清幽的树荫庇护着山川。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读书岩的。首先,诗人描绘了读书岩的形态,就像竹笋一样挺立在山前。接着,他通过“天地栽培几百年”这一比喻,表达了对读书岩自然形成的感慨。然后,他又以“也像一根长竿一样生长出枝叶”,形象地描绘了读书岩的雄伟壮观。最后,“清阴乔郁庇山川”这一句,更是直接赞美了读书岩的庇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