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之
注释:素色薄绢制成的小扇子,上面写着潇洒的行书,最让我喜欢的是那种风流自得的样子;半醉半醒之间,芙蓉花和杨柳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娟秀美丽,不知何处才能找到那个懂得欣赏我的人。 赏析:诗中以素纨便面小行书起兴,写自己对风流雅韵的喜爱。接着以月夜下与芙蓉杨柳相望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结尾处,以“何处相逢解玉鱼”来表达自己的期盼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与赏析: 1. 听琴图:指的是一幅画,描绘了弹奏琴的场景。韦带筠冠白氎衣,龙唇鹤足轸文犀,试看十指风泉绕,曲里时闻乌夜啼。 2. 韦带筠冠:用来形容人的衣着和配饰。这里的“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而“筠”则是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帽子或者腰带。 - 筠冠:即用竹子制成的冠冕,这里可能指文人的头巾。 3. 白氎衣:一种白色的粗布衣服,这里可能是指穿着这种衣服的人物。 4. 龙唇鹤足
【注释】郭熙:宋代画家。成都濯锦溪:在成都市西,相传为汉代蜀郡太守李冰所开,水流湍急如濯锦一般。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作,借写春山流水来比喻自己坎坷不平的一生。首句“紫雾春山绿树齐”,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画卷,以景衬人,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次句“水流花屿乱莺啼”,则进一步将诗人的心境与眼前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站在山脚下,望着那潺潺流动的溪水
注释: 金凤洲头倒玉壶,铜塘浦口送飞舻。他时若记分携处,花满春城闻鹧鸪。 赏析: 第一句“金凤洲头倒玉壶”,诗人站在金凤州(今属陕西)的洲头,遥望对岸的铜塘浦口,只见那里有一艘飞驰而来的船只。这里“倒玉壶”是比喻,用倒立的玉壶来比喻飞驶而来的船只。 第二句“铜塘浦口送飞舻”,诗人在洲头目送着那艘飞驰而去的船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别离之情。 第三四五两句“他时若记分携处,花满春城闻鹧鸪”
绿膺凤载琼箫,雾鬓烟鬟向月飘。 飞仙图:指仙人乘风而行的图画。绿膺:绿色的胸甲。凤载:凤凰载。琼箫:玉制的箫,这里代指乐器。雾鬓烟鬟:形容女子的头发像烟雾一样。阆苑:神话中的阆山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仙路远:指神仙的道路遥远。九天:天空中最高的地方,九天风露:即天上的风和露水。湿红绡:红绡被风吹湿了。赏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在月光下飞行的场面。首句“绿膺凤载琼箫”
乌丝细写蚕头篆,白纻新裁燕尾衫。 诗句翻译:在精致的扇面上,用乌丝线细致地描绘着蚕的形状,用白纻(一种丝绸)裁剪出燕尾形状的衣衫。 注释:蚕头篆:指以蚕的形状作图案;乌丝:黑色丝线;白纻:白色丝织品,即白纻衣。 涧中云影似江帆:形容山涧中的云彩像船帆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句“乌丝细写蚕头篆”,运用了“蚕头篆”这一古典元素
【注释】 □渚:水边的小洲。 寒藤古木:形容树木苍老而枝叶萧疏,多指秋天的景象。 “寒藤”二句:意谓在这寒风吹拂着的秋天,我独自坐在江边的小洲上,钓起了一杆竿鱼竿。这两句是说秋江晚钓图的首联。 “空山”两句:意谓在这空无人迹的山野中,忽然想起了江湖的往事。这两句是说秋江晚钓图的颔联。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秋江晚钓图。诗人在空无一人的山野中,想起自己曾经在江湖中的往事。 首联“□渚环洲隐钓篷”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临别赠别的诗。首联写故人在斋中宿夜,共话友情;颔联写斋中小院的景致;颈联写友人为斋中主人题书;尾联写主人送客至金水桥,嘱咐他临别赋文。此诗用典贴切,情真意挚,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全诗四联,首联写故人同宿斋小,颔联写小院幽雅景致,颈联写友人为斋中主人题书,尾联写主人送客。 首句“故人共宿幽斋小”,是说作者和友人一同在斋中小舍中住宿。这一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注释:大秀千峰,形容美景如千峰盛开的荷花,菡萏(hàndàn)指荷花。玉梁,高耸入云的桥梁。九仙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预从山顶结茅屋,表示诗人打算在山顶建造茅屋居住。待得先生跨鹿来,等待宋赞善大夫骑着白鹿前来。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诗。宋赞善大夫景濂曾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至黄州,与景濂有深厚的交情。景濂此时正在山中隐居,因此苏轼写下了这首酬答诗
【注释】 犹:还;霸陵: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新丰市:县名,汉置,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于:在。都:尽。闲:无。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诗人游居江右期间。诗中描绘了鹰的威武、雄姿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景仰,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