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共宿幽斋小,扁竹花开映紫蒲。
采阁冥传浮水箭,金城朝建相风乌。
朱丝镂管书苔纸,银簟秋衾梦橘湖。
明日棹船金水去,烦君临别赠文无。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临别赠别的诗。首联写故人在斋中宿夜,共话友情;颔联写斋中小院的景致;颈联写友人为斋中主人题书;尾联写主人送客至金水桥,嘱咐他临别赋文。此诗用典贴切,情真意挚,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全诗四联,首联写故人同宿斋小,颔联写小院幽雅景致,颈联写友人为斋中主人题书,尾联写主人送客。

首句“故人共宿幽斋小”,是说作者和友人一同在斋中小舍中住宿。这一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颔联“扁竹花开映紫蒲”,“扁竹”是一种竹子,“紫蒲”是一种植物,“花”、“蒲”二字,是借代,即指竹子上的花与紫色的草。这句是说,竹子开花,紫草长出绿苔,使小院显得更加幽雅。“映”字下得工整,既写出了竹花、蒲草的色彩,又写出了它们相互映衬的情态。

第三联“采阁冥传浮水箭”,“采阁”就是藏书楼,“浮水箭”是指射箭用的皮筋。这句是说,斋主在藏书楼上,用射箭用的皮筋将书卷系好,悬挂起来,以备来客借阅。这个动作很生动地表现了斋主的勤学精神。

第四联“金城朝建相风乌”,“金城”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住的城池,“相风鸟”是一种鸟名,相传这种鸟有预知风雨的本领。这句是说,在早晨,人们看到城墙上建着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上面栖息着一只形似凤凰的鸟儿,似乎能预测风雨的到来。

末联点明主题:“朱丝镂管书苔纸,银簟秋衾梦橘湖。”“朱丝镂管”是形容书写的笔,“镂”是雕刻的意思;“银簟”是凉席,“秋衾”是秋天的被子。两句是用典,典出《汉书·东方朔传》:“武帝时,东方朔待诏于金马门。侍诏黄门官稍增食饮。”后来,就用“待诏金马门”表示做官。这里说,主人在秋天的晚上,铺一张白绫的凉席,盖一张绣花的被褥,梦见自己在橘园里。这两句用典,十分妥帖。从典到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毫不费力。

【注释】

蕙櫋(wēi hū):香草制的帐子。

扁竹:一种竹子。

开:开花。

映:互相辉映。

采阁:藏书处。

冥(míng)传:暗中传送。

浮水箭:即“流苏”。用五色丝绳穿缀成各种花纹的饰物。

金城:即“金墉”。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所居城池,又称“玉城”。

相凤鸟:即“神鹊”。据说它能预知天气变化,所以又叫“灵乌”。

朱丝:红色的丝线。

镂管:刻有花纹的笔。

苔纸:青苔般的书纸。

银簟:银质的竹席。

秋衾:秋天的被子。

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