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贯
山中夏日 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 注释: 1. 深山宜避暑:在深山里最适合避暑的地方。 2. 门户映岚光:家门的入口在山间云雾中隐约可见。 3. 夏木荫溪路:夏天的树木遮挡着小路上流淌的小溪。 4. 昼云埋石床:白天的云朵遮住了石头上的床。 5. 心源澄道静:内心的宁静如水清澈。 6. 衣葛蘸泉凉:穿着葛布衣服沾湿了泉水
【注释】 1. 负:拿着。2. 杖藜(lí):手拄着藜杖。3. 岩西:指山间岩壁西边,即山的背面。4. 竹轩闭:竹林中的小亭子关着门。5. 又闻:又听到。6. 长松寒倚谷:长长的松树在冷清的山谷里靠着它自己。7. 细草暗连溪:细碎的小草和水沟里的草混在一起。8. 归路迷:回乡的路被烟霞遮住了。9.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访友不遇而返,途中经过山中,所见所闻,以及由此引起的感受。首二句点明寻访的时间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江边偶遇故人的情景。首联点明题意,“宿”即过夜,“故人”就是老朋友。颔联写故人在江边的住处,用“归”“宿”两字,把诗人和老朋友相会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颈联描写故人在江边的居处,“静榻”是空置着未用的床榻;“闲门”是敞开着的柴门。尾联写诗人思念故人而频频前来,但每次到来时,总是要喝得酩酊大醉,才能勉强清醒过来。 【答案】 过夜②冥冥:树影摇曳,昏暗不明的样子③渐隐青
【注释】过王:拜访王姓的人。谷口:地名,在江西。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访友不遇的感慨。首联点明访友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描写友人居处环境,渲染出一种幽僻、清静的气氛。颈联描写友人居处的景色,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尾联写出诗人的遗憾,并抒发了对友情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自然
诗句如下: 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 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 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 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 我将为您提供这首诗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译文与注释 1. 双鬓华 - 描述谭先生的两鬓头发已白,显示出他的年龄。 2. 深谷卧云霞 - 描绘谭先生居住在深山之中,周围环境宁静优美。 3. 不伐有巢树 - 表明谭先生不取巧于建立自己的领地或居所。 4. 多移无主花 -
过秦岭 古今传此岭,高下势峥嵘。 安得青山路,化为平地行。 苍苔留虎迹,碧树障溪声。 欲过一回首,踟蹰无限情。 注释: 1. 古今传此岭,高下势峥嵘:自古以来,人们就传说这座山岭,它的高低起伏十分雄伟壮丽。 2. 安得青山路,化为平地行:怎么才能找到一条通往青山的路,让它变成平坦的道路呢? 3. 苍苔留虎迹,碧树障溪声:在苍苔上留下了老虎的痕迹,在碧绿的树上听到了溪水的声响。 4. 欲过一回首
《宿山寺》 溪山尽日行,方听远钟声。 入院逢僧定,登楼见月生。 露垂群木润,泉落一岩清。 此景关吾事,通宵寐不成。 译文: 在溪山中行走了一整天,才听到远处的钟声响起。 走进寺院,发现僧人已经打坐修行,无法打扰他们的宁静。 登上楼阁,看到月亮从山中升起,景色美丽动人。 虽然这里的风景很美,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兴奋或者愉悦。 因为我知道,这些美景与我无关,我只是来这里过夜而已。
【注释】 春江多去情:春天的江水有很多离别的情怀。 相去枕长汀:他们分别时,我躺在长长的汀洲上。 数雁别湓浦:数着大雁飞过湓浦。 片帆离洞庭:一片船帆驶过洞庭湖。 雨馀沙草绿:雨后江边的沙草变绿了。 云散岸峰青:天空中飘浮的云彩散尽之后,山岭变得清晰而秀美。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有谁能陪我一起观看皎洁的明月,听着渔歌在夜晚里欣赏。 赏析: “春江多去情”,是说江水浩渺,充满离别之情
归雁 春天到了衡阳,思家的大雁向塞外飞行。 汀洲的鸟儿齐展双翼,天空与地面一同飞腾。 雪花消融翻起暖风,寒霜过去月光清凉。 它直应到秋日,依旧返回潇湘。 赏析: 这首诗以雁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句“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大雁从衡阳出发,向着遥远的塞外飞去的情景。这里的“思归”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汀洲齐奋翼
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 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 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 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