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宗
诗句 第一句:腊日苍茫云满天,寒风飞雪遍山川。 - 注释:腊日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的日子。这里的“苍茫”形容天空广阔无垠,而“云满天”则意味着天地间都被厚重的云层所覆盖,给人以肃穆之感。 - 赏析:诗人用“苍茫”一词描绘了一幅广袤无边的天空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云满天”也暗示了腊日的特殊意义,即在此时祭祀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安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指出其作用。 “望雨雨来山谷周,沛然沟浍集皆流”,写诗人遥想天上喜雨纷纷降落,润泽了山川,滋润了大地。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点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即喜雨。诗人由喜雨而想到喜雨给人间带来的益处,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的关怀和祝愿之情。 “皇心轸念无留狱,天意生成属有秋
入金陵 舟入天涯望晓晴,遥瞻王气在金陵。 九天日月开洪武,万国山河属大明。 文武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 莺花似锦春如画,处处笙歌乐太平。 译文: 进入金陵后,我眺望着清晨的晴朗天空,遥望着金陵的王气。 在九万里的天宇之下,明朝的洪武年间开始了辉煌的起点。 万国的山河都属于大明王朝,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文武二重臣,如同龙虎般的力量,为大明王朝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衣冠楚楚的士人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要从内容主题、手法、语言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奉使安南赴召还京”是首联,写诗人奉命前往安南,接到诏书后急忙启程返回京城。 颔联承接上句,点出当年早遇风云际会,今日再逢雨露恩泽。 颈联写诗人认为文章虽能增益文辞,但无益于制作;只有忠诚正直才能答谢皇恩。 尾联是说诗人明天就要见到皇帝,不要奇怪灯花频繁跳动报喜。意思是说
【诗句释义】 1. 老翁无事爱青山,散发长歌莽苍间:指老翁没有什么事情,喜欢欣赏青山。他披散着头发,大声地唱起诗来。 2. 谷口独行红日近,松间稳卧白云闲:形容山中景色优美迷人,诗人漫步于山谷中时,阳光从天空中洒落下来。他悠闲地坐在松下,静静地躺在白云之中休息。 3. 风传清籁遥相应,石作丹梯邈可攀:风儿传来美妙的歌声,与远处的自然景色相互呼应。石头做成的阶梯虽然高远,但是仍然可以攀登上去。 4
诗句解释 1. 横秋风吹笛应制: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景象,当秋风拂过的时候,有人吹起了笛子,以应和皇帝的制作。"横秋风"描绘了秋天特有的风,而"吹笛"则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应景。"应制"指的是为了某种特定场合或命令而作诗。 2. 庭树西风灏气清:描述了在庭院中,当秋风起时,树木显得格外清晰和清爽。"灏气清"可能是指空气清新、天空广阔,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注释】 1. 麦已登场稻满田,正宜甘泽沛平川:指麦子已经成熟,稻谷已经丰收。此时应该下一场大雨,滋润田地。 2. 皇心上与天心合,和气时应雨气连:皇帝的心与上天的心意相合,因此应时降雨。 3. 夜月照空离毕宿,朝云拥岫冠山巅:夜晚月光照耀着天空中孤独的离毕星,早晨云雾环绕着山顶。 4. 伫看四海沾濡足,击壤齐歌大有年:期待看到天下大部地区得到充分的雨水,然后一同歌唱《击壤》这首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沧浪翁泛海应制”,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是全诗的中心。全诗以“沧浪”起兴,点明题目。“溪翁”指的是隐士张志和,他自号“渔父”,又自号“烟波钓徒”,“沧浪”即烟波江上。“泛海”即驾舟出海,也暗指张志和的《渔歌子》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此两句是说自己爱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泛游,如今又被召来为皇帝驾舟出巡。“又向沧浪驾巨航”,承接上句
注释: 竹干青乐钓应制:在竹干的青翠中,我以渔竿钓鱼,享受快乐。应制:应对皇上的旨意。 琅玕百尺俯清流:百尺高的玉石,俯视流水。琅玕:一种美玉。 直干凌云耐素秋:挺拔的树干直插云端,经受过寒冷的冬天。凌云:高耸入云。 六琯已裁鸣凤律:六个音节已经划分好了凤凰鸟的曲调。 一竿还上钓鱼钩:一个鱼竿又上了饵钩。 飘飖志适烟霞迥:飘荡的心意正好与遥远的烟霞相映。 欸乃歌长水石幽:唱着歌
【注释】: 巨网叟渔鱼应制:指作者自己。 苍颜白发老江皋:形容老人苍老的面容,满头白发,站在江边。 池中物:比喻平庸无能的人。 海鳌:指巨大的鲸鱼。 渚云:水中的云雾。 汀草:水边生长的草木。 仙人:指诗人自己。 相问:问候。 蓬壶:蓬莱仙山,传说中的仙境。 碧涛:波涛汹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首句“巨网渔鱼载巨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