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徵
【注释】 牢落:冷落。风尘:尘世。事:世事,世俗之事。戒坛:僧寺的佛堂。东畔:东边的角落或方位。老依:倚靠。佛火:佛教中的佛性。千劫:一千年。寒并:与寒冷相伴。西郭:西边的城郭。上方钟:寺院内的大钟。瑶华:仙花,指仙桃。流徵:《诗经》中《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孔昭:显著。此处指诗声嘹亮。兰苕:一种草。报远公:向远方的朋友寄去信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寺庙作客时写给友人的信
云母溪边是谪居,前身系籍在蓬壶。 冲星旧配丰城剑,照乘长光赤水珠。 天上玉龙衔宝箓,云头青鸟授真符。 绮筵谁荐香华膳,知是麻姑与鲍姑。 注释: 1. 云母溪边是谪居:指诗人被贬谪到云母溪畔居住。 2. 前身系籍在蓬壶:意指诗人的前世曾在仙界中的蓬莱仙境居住过。 3. 冲星旧配丰城剑:表示诗人曾拥有一把名为“丰城剑”的宝剑,这把宝剑曾经与星辰相冲撞,象征着英勇和豪气。 4. 照乘长光赤水珠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百蛮开府贤从事,数载前筹副德音。 注释:百蛮(指边远民族)开府(指设立官署),贤从事(指能干的人才)已经任职多年(数载)。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敬意。诗人通过“百蛮开府”和“贤从事”这两个词组,展现了友人在边疆地区建立功业、治理百蛮的形象。同时
夏至与何孟门 吴山带佩公谓远 琬若潘亦庶泛舟柳波涌 泊草屩庵前分赋得田字 庵门相望是花田,风景宜人好泊船。 潮水绿侵杨柳岸,晚霞红入荔枝天。 僧逢旧识供香茗,客有新词被管弦。 乐事良辰难并得,大家沉醉暮钟边。 【诗句注释】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正中。 何孟门:名不详,作者的朋友。 吴山带佩:指苏州的山水美景,如同佩戴着吴地的玉佩。 谓远:指作者的友人何谓远。 琬若潘亦庶
中秋王问溪山庄宴集庭梅忽开花两朵时主人将卜期纳宠分韵各赋 注释:在茅亭的庭院中,秋天到了一半时分了杯中酒。突然看到南枝上有两朵香气扑鼻的梅花。船桨划破江面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雪花纷纷扬扬地飞舞,好像在等待寿阳妆的化妆师的到来。 赏析:此诗是写秋日赏梅之喜的。首句“茅亭秋半共飞觞”,点明时间和地点,为下文写景做铺垫。“惊见”二字,表明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两句,诗人通过想象
解析 1. 诗句释义: - 枌榆系籍盛朱轮:此句描述的是军队的编制和规模,用"枌榆"象征部队,"系籍"表示队伍的归属与组织形式,"盛朱轮"则形容军队装备精良,象征着强大和繁荣。 - 三锡殊方秉大钧:这里提到"三锡"可能是指皇帝的赏赐,"殊方"可能指的是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领域,"秉大钧"意味着掌控重要力量和责任。 - 万里东南分节制:描述了军队在东南地区的职责,"万里"强调了地域广阔
琼州春日席上贻李方水梁彦腾吴谓远三广文 韶华荏苒岁方新,相对城南莫厌频。 【注释】:韶华:指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岁方:正当的时节;莫厌:不厌烦。 【赏析】:此诗首联写时间在不断推移,而美好时光也正一年年地逝去,此时正值春日,所以诗人希望与朋友多聚一些时间。颔联“故里虽遥忘作客,广文强半是交亲”意思是虽然远离家乡,但忘记做客的感觉,广文先生是自己的好友。颈联“青云任奋天池翼
与王问溪约游多异岭不果 中秋时节,我借到了蹇驴,准备前往名山共赋诗。 清梦几年寻胜事,白云何意负幽期。 红尘未了并非世俗之缘,松月空悬似乎等待谁人? 游约更期黄菊节,岂宜再惹北山移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首句“锡马彤弓出尚方,褰帷衔命镇炎荒。” - 翻译:赐予骏马和红色弓箭从尚方库中取出,拉起帷布接受命令,前往炎热的边疆。 - 关键词与注释:锡(赐予)、彤弓(红色的弓箭)、尚方(古代负责造箭的地方)、炎荒(炎热的土地、边疆) - 赏析:此句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场景和出征者的身份地位——皇帝赐予的精锐部队。表达了对军队的信赖和期待。 2. 第二句“烽烟两道销黄钺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诗》。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 尘世何年谪岁星,玉为神骨鹤为形。 - “尘世”指的是人间,“谪”在这里表示被贬谪或流放的意思。整句意为:在尘世中被贬谪为岁星,我如玉石般清白,又似鹤之高洁。 - 时逢茅氏开秦腊,定有麻姑访蔡经。 - “茅氏”指的是茅子元,他在唐高宗时曾被封为秦州都督;“秦腊”是指秦朝时的年终庆祝活动。整句意为:正逢茅氏开秦腊之时,定会有麻姑来拜访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