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迁
何计部粤桥召宴淮上 十年京洛风尘客,此日津前独泛舟。 淮海鱼龙春梦暖,楚天烟雨雁声愁。 坐邀明月临仙署,醉把残英感素秋。 倾盖不知归路暝,停云芳树独淹留。 注释: 何计部:何计,指何事,什么事;部,指部属,这里指的是部下。 十年京洛风尘客:指诗人在京城洛阳和开封等地度过了十年的漂泊生涯,身受风尘之苦。 此日津前独泛舟:指在这美好的时刻,诗人独自坐在渡口的船头,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淮海鱼龙春梦暖
诗的逐句解释: 1. 三春多病倦登台,负此天涯浊酒杯。 —— 春天时我因生病而感到疲倦,无力登上高台赏花品酒。这里的"三春"指的是春季,而“多病”表达了诗人因病未能外出赏春的遗憾。 2. 客路隹辰谁共赏,粤山明月梦频回。 —— 我在客居之地,何时能与知己一同欣赏美景?在遥远的广东,每当看到明亮的月亮,我便不禁想起故乡和亲人,这种情感如同梦境般难以割舍。 3. 萧条短鬓愁中白,寂寞寒花雨后开
秋日燕台旅次 【注释】:燕台,即北都,唐时为陪葬皇帝的寝宫。宦邸情深独倚楼,背人燕雁几声愁。 【译文】:独自站在高楼之上,心情深沉如故,望着远处的燕子和大雁,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忧愁。 【赏析】:首句写身在异乡,怀念故乡。后句写思归之情。 月临睥睨怜孤客,风落梧桐报早秋。 【注释】:睥睨,古代城楼或高大建筑上的望楼。怜,怜惜、同情。 【译文】:月光从高高的城楼上照下来,照亮了孤独的我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附上注释、赏析。 “浮邱景大雅堂”是第一句,意思是:浮丘先生在风景秀丽的大雅堂。浮丘先生,即张志和,字文通,号玄真子,唐代诗人。他曾任睦州(今浙江桐庐)县令,以政绩显著而著称。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志和因避战乱而隐退于剡溪(今浙江嵊州一带),自号“烟波钓徒”,在此结庐而居,自耕自食。这里说他居住在风景秀美的大雅堂中。 “曾持宪节访诸天
秋日游燕子矶得“埃”字忽看海岳净氛埃,与客攀欢上钓台。——忽然间,只见海天一色,山峦和云气都变得清晰,我和朋友高兴地登上了钓鱼台。 水到湓城帆影没,月横淮甸雁声哀。——当船行至湓城时,水面平静无波,船帆消失不见;而当月亮横渡淮水的时候,雁群的鸣叫声显得格外哀伤。 烟笼远树留残照,石漱寒潮长绿苔。——远处树木被烟雾环绕,留下了余晖;石头上的泉水冲刷着寒冷的潮水,让长满了绿苔的石头更显生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游浮邱呈赵太史》。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 1. 游浮邱呈赵太史 2. 几回托乘赤松游,南国才名羡倚楼。 3. 川岳尚留宫锦色,烟光长带玉堂秋。 4. 天连紫阁三山近,水接瑶池一叶浮。 5. 此日金銮徵太史,白云芳草卧羊裘。 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逐句释义: 1. 游浮邱呈赵太史 这一句表明了诗的主题和作者的身份。"游浮邱"指的是游览浮邱山
浮邱景朱明馆 采集药材,闲游于白云缭绕之处,琅琊消息隔绝喧嚣尘世。 远寻丹灶金银色,误入仙家鸡犬群。 月落九霄闻鹤唳,春深五鬣长龙文。 烟霞满地无人扫,共托芳尊对夕曛。 注释与赏析: 1. 浮邱景(yíng),指的是一种道教炼丹术中的炉鼎。景朱明馆可能是一处炼丹的场所或地点。 2. "采药闲来往白云",描述了在炼丹过程中,人们常常在白云间行走,采集药材。这里的“云”和“来”都是动词
金陵灯夕 十二重城夜不扃,遥闻深院踏歌声。 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卷月明。 千炬花光浮玉几,九天春色度云屏。 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 译文: 金陵(今南京)的灯夜特别热闹。十二座城门在夜晚都不关闭,远远可以听到深处庭院传来的踏歌之声。 仙台(皇宫的别称)上的宝扇掀起了巨鳌的影子,绣阁的珠帘卷起月光明亮。 无数的灯火映出花光,像漂浮在玉几上,九天的春天景色从云屏上飘过。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岧峣高阁倚云中,下有丹泉一窍通。 - “岧峣”意味着山高,“高阁”指的是高耸入云的阁楼,“倚云中”形容其位置高远,仿佛与云端相接。“丹泉”通常指红色的泉水,而“一窍通”则表明有一个小小的孔洞通向下方。 2. 晓起登台飞翠入,夜来看月碧山空。 - “晓起”指早晨起来,“登台”是指登上高处的平台,“飞翠入”形容绿色植被茂盛,仿佛翠鸟飞翔一般
秋夕 故山迢递思悠悠,坐对沧溟月一钩。 万壑新凉摧落木,几宵归雁唤深愁。 举杯莫负陶潜菊,称兴重登庾亮楼。 自笑飘蓬空浪迹,白蘋寒渚愧眠鸥。 注释: 1. 秋夕:秋天的夜晚。 2. 故山:故乡的山。迢递:遥远、漫长。 3. 沧溟(cháng mīng)月:指月亮。沧溟,指沧海。 4. 万壑:千山万岭。 5. 新凉:凉爽的早晨。 6. 归雁:回北方的北飞大雁。 7. 陶潜菊:陶渊明的菊花。陶潜